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ESC中国之声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入院血糖与白蛋白比值与临床结果的关系

2023-09-05 11:48:05来源:广东省人民医院何鹏程教授团队 医脉通阅读:28次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目前仍然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对STEMI患者的早期风险评估有助于临床医师做出最佳临床决策。鉴于目前临床指南所推荐的评分较为复杂,亟需一些简单又有效的指标可以筛选预后不良的STEMI患者。入院血糖值(Admission blood glucose)和白蛋白(Albumin)是快速且易于获得的指标。目前,尚不清楚入院血糖/白蛋白比值(AAR)是否能预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的临床结局。为此,广东省人民医院何鹏程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包括3224例STEMI患者的队列研究,旨在探索AAR对于接受PCI的STEMI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1693885961305662.jpg

 

1693885968304914.jpg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连续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20年2月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PCI的STEMI患者3224例。计算所有纳入患者的AAR值,并根据其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三组:T1,AAR < 3.35;T2,3.35 ≤ AAR < 4.56;T3,AAR ≥ 4.56。主要终点为院内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院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随访全因死亡和MACE。

 

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3.9%的患者发生院内全因死亡,而5.4%的患者发生了院内MACE。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AR的增加与患者院内全因死亡率(校正OR: 2.72, 95% CI: 1.47–5.03, P = 0.001)和MACE(校正OR: 1.91, 95% CI: 1.18–3.10, P = 0.009)的风险增加有关。

在随访期间,10.5%的患者发生了全因死亡,11.7%的患者则发生了MACE。KM生存曲线显示,AAR值较高的患者在随访期间的全因死亡和MACE发生高于AAR值较低的患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AR是长期全因死亡(校正HR: 1.64, 95% CI: 1.19–2.28, P = 0.003)和MACE(校正HR: 1.58, 95% CI: 1.16–2.14, P= 0.003)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表明,AAR可以较好预测院内全因死亡(AUC = 0.718, 95% CI: 0.675–0.761)和MACE(AUC = 0.672, 95% CI: 0.631–0.712)。

 

表1 多因素分析

 

640 (2).png

 

640 (1).png

 

图1 KM曲线以及ROC曲线

 

研究结论

在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中,无论对于院内还是长期随访,AAR都是一种新颖且方便的预测全因死亡和MACE的指标。

研究者简介

 

1693886081958680.jpg
何鹏程教授

•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人民医院河源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 现任美国心脏病学会Fellow(FACC);欧洲心脏病学会Fellow (FESC);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Fellow (FSCAI);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Fellow(FAPSIC); 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精准医疗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多个学会任职

• 何鹏程教授带领的团队一直致力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优化治疗体系的建立与推广应用,聚焦于线粒体稳态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人民医院双青人才计划等多个项目 

• 累计发表中英文文章超60篇,其中SCI论文影响因子累计超过150分,临床研究单篇最高IF(2022)= 38.9996,基础研究单篇最高IF(2022)=13.3003

 

 

1693886108730812.png

刘远辉博士

•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从事常见心血管疾病诊治,专注于冠脉、大动脉介入治疗。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等多项临床与基础研究,在Am J Obstet Gynecol、Cardiovasc Diabetol、Euro Radiol等发表SCI论文30多篇

• 担任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青年学术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一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心血管专委会委员。《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首届青年编委、《广州医科大学学报》中青年编委。“珠江科技新星”、2018年度“最具影响力心血管青年医师”、 2019年第一届中青年心血管病学菁英“临床科研创新奖”、第二季“中美心血管青年医师”临床技能大赛百强选手、广东省人民医院首届“优秀青年人才”、“优秀共产党员“、”优质医疗服务之星“

 

1693886136428045.jpg

甄慈恩博士

•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2023级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冠心病的优化诊疗及心血管疾病中的线粒体质量控制,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等,以第一作者发表SCI 1篇。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