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5 18:05:17来源:医脉通阅读:9次
作者:王生成 海南医学院附属儋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
很多人一听到抗乙肝病毒需要长期吃药,心里就非常的抵触,不仅嫌麻烦,更是担心副作用,有的则是听到一旦吃了抗乙肝药就不能停,从而不敢启动抗乙肝治疗,耽误了病情,最后被肝硬化、肝癌、
长期服用抗乙肝药副作用真的大吗?一旦吃了就不能停?其实并非如此,那都是认知不足的人才说的话,别再被误导了。
一、抗乙肝药长期服用副作用大?
你可以想想,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等慢性病,哪一个不是要终身用药?而且那些疾病通常需要同时吃好几种药。抗乙肝病毒药物通常只需要吃一片,而且时间比较固定,用起来更为简单方便,不像高血压、糖尿病那些疾病经常需要调整剂量,甚至一天要吃2~3次。
还有些人是担心抗乙肝药对肝脏有很大的副作用,事实上抗乙肝药不但很少对肝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还可以降低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实际上那是对肝脏的保护。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通常需要同时吃好几种药,对肝的影响几率其实更大。
大家都能接受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长期用药,却非常抵触用抗乙肝病毒,其实这是一种很不清醒的认识,希望大家能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醒来,不要再被错误观念蒙蔽而耽误了病情。
二、抗乙肝药吃了就不能停?
目前没有可以直接杀死肝细胞内乙肝病毒的药物,大部分乙肝感染者和患者确实需要长期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NAs)治疗,以抑制病毒繁殖和活动,从而明显降低(甚至避免)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的发生,但不等于一旦吃了抗乙肝药就不能停,实际上有很多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是有停药标准的,不一定要终身服药。
笔者结合最新相关指南和自身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有6类人群其实是可以停药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认识,我将可以停药人群和相应的停药标准罗列如下:
①达到临床治愈的人。
很多人没注意学习和了解医学新进展,还不知道有的乙肝现在是可以临床治愈的。
2019年版《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功能性治愈)专家共识》、2019年版和2022年版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均明确指出:对于符合优势人群条件的乙肝感染者和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a),或者采用核苷酸类似物(NAs)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序贯或联合的优化方案治疗,可使大于30%的人获得临床治愈,而且总疗程一般只需要48~96周——即可以采用长效干扰素单药治疗,或者采用口服
哪些人是属于可以临床治愈的优势人群,笔者在之前的科普文《抗乙肝半年后,表面抗原还是很高该怎么办?教你临床治愈!》中有介绍,而且年龄越小越容易获得临床治愈,儿童临床治愈率远远高于成人。
也就是说,达到临床治愈者可以停药,并不是所有乙肝患者一旦吃了抗乙肝药就需要终身服用,别再被认知不足的人误导。
②乙肝“大三阳”的人。
乙肝“大三阳”,也就是乙肝两对半中第1,3,5项阳性的感染者和患者——如果不符合临床治愈优势人群的这类人,大多数需要长期用药,直到HBsAg(乙肝两对半的第1项)转阴才停药,避免复发,但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希望停药,那也是有可以提前停药的标准。
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治疗前是“乙肝大三阳”的这类人停药标准是:口服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艾米替诺福韦)治疗1年后,如果高敏乙肝病毒DNA(HBV DNA) 低于检测下限、谷丙转氨酶(ALT)正常、 乙肝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再继续巩固治疗至少3年(每隔6个月复查1次)仍保持不变,且HBsAg<100 IU/ml,可尝试停药。
从上述可以看出,就算是乙肝大三阳,就算没有符合乙肝临床治愈的优势人群,同样也是可以经过口服抗乙肝病毒药治疗后——最快是4年后就可以停药观察,并非像传说中的“吃了就不能停”。
而且治疗前是HBeAg阳性(乙肝两对半第3项阳性)的其他类型乙肝感染者和患者,停药标准也是如此。
③乙肝“小三阳”和“小二阳”的人。
乙肝“小三阳”指的是乙肝两对半中第1,4,5项阳性;“小二阳”指的是乙肝两对半中第1,5项阳性。
治疗前是乙肝“小三阳”、“小二阳”的感染者和患者同样也是有停药标准:经口服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艾米替诺福韦的其中一个或者双联)治疗后,达到高敏乙肝病毒DNA测不到病毒,而且乙肝两对半的HBsAg转阴或抗-HBs出现阳性(或者同时存在第1项阴性和第2项阳性),再继续巩固治疗6个月复查仍检测不到乙肝病毒者,可停药随访。
而且治疗前是HBeAg阴性(乙肝两对半第3项阴性)的其他类型乙肝感染者和患者,停药标准也是如此。
由此可见,乙肝小三阳和小二阳同样也不是一定要终身服药,而是有停药标准的,但这里要提醒大家,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小三阳、小二阳比大三阳好治,其实并不然。实际上治疗小三阳和小二阳所需要的时间通常比大三阳久。
从停药标准中,咱们可以看到小三阳和小二阳停药标准是需要HBsAg转阴或(和)出现抗-HBs阳性,其实这是比较难的,所以花的时间更久,因为HBsAg转阴就相当于要几乎达到临床治愈的高度。虽然乙肝表面抗原(HBsAg)没有转阴,但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出现阳性也可以停药,这个同样也是不容易。
如果治疗前是大三阳,停药标准是要求转为小三阳,并没有要求HBsAg 转阴或(和)抗-HBs出现阳性,可见大三阳者比小三阳、小二阳者更容易实现满足停药标准,而且小三阳、小二阳通常是由大三阳转换而来,所以建议大家在大三阳时要及早治疗。
总之,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从上述可以得知几乎所有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和患者都是有停药标准的,并非是一定要终身吃药,除非已经发展为肝硬化等特殊情况。
④免疫耐受期的孕产妇。
乙肝免疫耐受期通常是指乙肝病毒与人体共存,相互之间无明显影响的一种状态,这时肝功能正常,肝脏无明显炎症坏死和纤维化,但乙肝病毒DNA通常很高,传染性很强。
因为妊娠中晚期如果HBV DNA>2×105 IU/ml,则发生母婴传播的风险很高,有的更是在怀孕期间就已经传染给胎儿,这种情况就算在胎儿出生后第一时间打上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也没有用,因为已经来不及阻断。
因此,为了母婴阻断乙肝病毒传播,HBV DNA>2×105 IU/ml的免疫耐受期孕妇,在孕24~28 周时要启动抗乙肝病毒治疗。
如果年龄没有超过30岁,也没有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而且肝功能一直保持正常,只是为了母婴阻断而用抗乙肝药物的免疫耐受期孕产妇,可以在产后即刻或继续服用1~3个月后停药观察。
⑤因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接受化疗、靶向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的HBsAg阴性、抗-HBc阳性者。
如果乙肝两对半示乙肝表面抗原(HBsAg)已经转阴,只有第5项(抗-HBc)阳性,而且高敏乙肝病毒DNA也测不到病毒存在,则说明之前感染过乙肝病毒,现在已经恢复,但因为肝细胞内的乙肝病毒无法清除,所以抗-HBc通常保持终身阳性。
这类人如果合并其他疾病(如肺癌等)需要接受化学治疗、靶向药物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时,有可能会导致乙肝病毒再激活,重者可发生肝衰竭,所以准备接受化学治疗、靶向药物及免疫抑制剂者,要提前至少1周以上开始启动抗乙肝病毒治疗,急需治疗者可同时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
预防性抗乙肝病毒治疗者,在化学治疗、靶向药物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结束后,继续抗乙肝病毒治疗 6~12个月后,如果HBsAg没有被激活转为阳性,而且高敏乙肝病毒DNA也测不到病毒,则可停抗乙肝药观察。
此外,接受B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或伴进展期肝纤维化/肝硬化的HBsAg阴性、抗-HBc阳性患者,也应预防性抗乙肝病毒治疗。此类患者完成相应治疗后,继续口服抗乙肝病毒药超过18个月,如果HBsAg依然保持阴性,而且高敏乙肝病毒DNA也测不到病毒,则可停抗乙肝药观察。
⑥配合抗丙肝病毒治疗的乙肝病毒感染者。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指出:所有正处于乙肝病毒感染状态者都应筛查丙肝抗体(抗-HCV),如为阳性,则需进一步检测HCV RNA定量。HCV RNA定量阳性者均需抗丙肝病毒治疗。
但抗丙肝病毒治疗时,有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风险,因此,在进行抗丙肝病毒期间和完成抗丙肝病毒疗程后的3个月内,均需要同时抗乙肝病毒治疗以防止乙肝病毒再激活。
原本可以不需要抗乙肝病毒治疗、只是为了配合抗丙肝治疗而口服抗乙肝药物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在抗丙肝疗程结束并继续服药12周后,可停抗乙肝病毒药观察。
总结
综上所述,长期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并不像传说中的副作用那么大,相比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如果想提前停药,在没有合并肝硬化等特殊情况下,几乎所有乙肝病毒感染者和患者都是有停药标准的,并不是一旦吃了抗乙肝药就不能停,不要再被认识不深的人误导。
如果你嫌长期吃药麻烦,担心副作用,那你不担心不吃药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吗?你要知道药物副作用通常是短期的,但不吃药一旦发生了肝硬化、肝癌那可是长期影响身体状态甚至缩短寿命的呀!大家要大胆树立起正确用药信心,乐观应对,避免延误病情,避免悲剧的发生。
最后,祝大家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