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6 09:17:25来源:医脉通阅读:12次
前言
近年来肿瘤相关领域的发展迅速,及时掌握领域进展对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都大有裨益。然而,相关文献浩如烟海,如何准确把握各领域的最前沿动态是一个烧脑而又不可忽视的问题。基于此,医脉通肿瘤科特推出『肿瘤月旦评』栏目,精选各领域的重磅研究,带读者尽览领域发展脉络,遍观前沿热门动态。
本期文章的关注领域为消化系统肿瘤,小编精选了肿瘤及消化系统肿瘤高分期刊(如下表)8月所发布的文章,筛选出9项重磅研究,共涉及结直肠癌、胃食管癌、肝细胞癌和胰腺癌,以飨读者。
结直肠癌
MEDITREME研究:拨云见日,双免联合化疗在RAS突变型MSS转移性CRC患者一线治疗中的应用
Nature Medicine(IF:82.9)
PMID:37563240
MEDITREME研究是一项Ib/II期试验,旨在探索度伐利尤单抗+tremelimumab(曲美木单抗)联合化疗在MSS型结直肠癌(CR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其中Ib期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安全性,II期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
研究共纳入57例患者,针对其中48例RAS突变型MSS患者进行了疗效分析。安全性分析显示,3/4级不良事件(AE)的发生率为67%(38例),未发生5级AE,治疗毒性主要与化疗相关。
研究的II期阶段到达了其主要终点,中位随访36个月时,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的PFS率分别为90.7%、60.4%、26.9%和6.7%,中位PFS为8.2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的OS率分别为95.8%、81.1%和57.6%,中位总生存期(OS)未达到。总缓解率(ORR)为64.5%,其中完全缓解(CR)率为12.5%,疾病控制率(DCR)可达93.7%。
研究提示双免联合化疗是MSS患者潜在的治疗治疗策略之一,具有值得期待的临床疗效。
PANDA研究:对于老年CRC患者,帕尼单抗+mFOLFOX vs. 帕尼单抗+5-FU+LV,孰优孰劣?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IF:45.3)
PMID: 37535876
PANDA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随机、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70岁且既往未经治疗的不可切除RAS/BRAF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应用帕尼单抗+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LV)+奥沙利铂(mFOLFOX,A组,n=91)对比帕尼单抗+5-FU+LV(B组,n=92)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研究终点为PFS。
中位随访50个月时,A组与B组的中位PFS分别为9.6个月和9.0个月(p<0.001),ORR分别为69%和52%,中位OS分别为23.2个月和22.0个月。
两组>2级化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60%和37%。
该研究表明,两种方案在老年CRC患者中均存在临床抗肿瘤疗效,帕尼单抗+5-FU+LV的安全性优势更为显著。
MSS型CRC患者的一线免疫治疗新选择——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XELOX
Eclinicalmedicine(IF:15.1)
PMID: 37554125
该研究为开放标签、单臂、II期试验,共纳入RAS突变型MSS患者25例,治疗方案为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OX,又称CAPOX),主要研究终点为ORR和AE。
ORR为84%,其中2例CR,19例部分缓解(PR),DCR为100%,中位PFS为18.2个月。
最常见的任意级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包括贫血(80%)、中性粒细胞减少(80%)和手足综合征(56%),最常见的3/4级TRAE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12%)和谷丙转氨酶(ALT)升高(8%)。
经治疗后,部分RAS突变型MSS患者肿瘤免疫微环境得到改善,转变为“热肿瘤”。
该研究提示,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XELOX疗效良好且安全性可控,且存在可改善“冷肿瘤”患者免疫微环境的潜力。
医脉锐评
晚期CRC患者的免疫治疗应用堪称“冰火两重天”,一边是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患者极佳的生存改善,一边则是MSS患者令人惋惜的疗效结果。鉴于MSS患者极高的占比(>90%),如何改善此类患者的免疫治疗获益已经是极为严峻的现实挑战。
包括里程碑式REGONIVO研究在内,多项临床试验从多个方向对靶免联合、靶免联合化疗等策略进行了探索,然而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尚无法形成公认的标准治疗策略。
本期文章纳入的两项研究,从双免+化疗和靶免+化疗的角度探索了MSS患者的免疫治疗策略,两项研究均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这提示我们,尽管MSS患者的免疫治疗应用之路可能还要应对更多挑战,但曙光或许已在眼前。
此外,考虑到多药联用的毒性,老年人等体弱CRC患者的治疗选择应得到更多关注。历时7年之久的PANDA研究于近期公布了更新分析,相信会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可靠证据。
胃食管癌
GLOW研究:徐瑞华教授领衔,晚期胃癌一线治疗的新选择
Nature Medicine(IF:82.9)
PMID:37524953
GLOW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全球、III期临床试验,探索了Claudin18.2(CLDN18.2)单抗Zolbetuximab联合CAPOX在CLDN18.2阳性HER2阴性胃或食管胃结合部腺癌(GC/GEJC)一线治疗中的应用。
研究共覆盖160多个中心,其中约25%的中心位于中国。研究共纳入507例患者,随机(1:1)分配接受 Zolbetuximab+CAPOX(n=254)或安慰剂+CAPOX(n=253)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PFS,关键次要终点为OS。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8.21个月和6.80个月(HR=0.687;P=0.0007),达到主要终点。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14.39个月和12.16个月(HR=0.771;P=0.0118)。治疗组和对照组中,≥3级治疗急性不良事件(TEAE)的发生率分别为72.8%和69.9%。
Zolbetuximab+CAPOX是CLDN18.2阳性HER2阴性GC/GEJC患者潜在的一线治疗新选择。
探索不止,免疫联合同步放化疗在GC/GEJC围手术期治疗中的应用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6.6)
PMID:37580320
该研究为多中心、单臂、II期临床试验,患者接受信迪利单抗+化疗(替吉奥+白蛋白紫杉醇)+同步放化疗的治疗,于1-3周内接受手术,并在术后接受信迪利单抗+化疗辅助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病理完全缓解(pCR)率。
共纳入34例患者,pCR率为38.4%,中位无病生存期(DFS)为17.0个月,中位无事件生存期(EFS)为21.1个月,中位OS未达到,1年OS率为92.6%。50.0%的患者于新辅助治疗阶段发生≥3级AE。
信迪利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在GC/GEJC围手术期治疗的疗效可观且安全性可控,建议进行大规模临床研究以进一步探索。
NEOCRTEC1901研究: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放化疗在局部晚期ESCC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Eclinicalmedicine(IF:15.1)
PMID:37560259
NEOCRTEC1901研究是一项单臂、II期临床试验,共纳入44例食管鳞癌(ESCC)患者。患者接受新辅助同步放化疗(44 Gy/20 f+紫杉醇+顺铂)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并在6-8周内接受手术。主要研究终点为pCR率。
42例患者完成手术,pCR率为50%,ypT0N+为5%,R0切除率为98%。9例患者发生3/4级AE,42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瘘12%,气管瘘7%,1例患者因气管瘘死亡。
与86例匹配患者的历史数据相比,未显著改善pCR率(50% vs. 36%,p=0.19),但该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良好,可在III期研究中进行后续评估。
医脉锐评
与其他癌种相比,晚期胃癌的系统治疗进展较为缓慢。诚然,ToGA研究开创了晚期胃癌抗HER2治疗的新时代,改善了无数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生存获益。然而,ToGA研究始于2005年,距今已近20年,哪怕是从2014年该研究最后一次更新结果算起,也已历经10年之久。
而当我们翻开指南时,晚期胃癌靶向治疗的页面上却依然只有抗HER2治疗,虽然免疫治疗的成功为PD-L1阳性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但目前的治疗现状无疑是难以令人满意的。
令人期待的是,抗CLDN18.2治疗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SPOTLIGHT研究和徐瑞华教授领衔的GLOW研究均提示了CLDN18.2单抗优秀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而其他CAR-T和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进行的探索也纷纷公布了可圈可点的数据,胃癌靶向治疗是否即将书写新的篇章?我们拭目以待。
肝细胞癌
CARES-310研究:秦叔逵教授领衔,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在HCC一线治疗中的应用
Lancet(IF:168.9)
PMID:37499670
CARES-310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全球、多中心、随机III期临床试验,共纳入543例既往未接受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HCC)患者,患者随机(1:1)分配接受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试验组)治疗或索拉非尼(对照组)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PFS。
中位随访7.8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5.6个月和3.7个月(HR=0.52,95% CI:0.49-0.80,单侧P<0.0001)。试验组和对照组严重TRAE的发生率分别为24%和6%,两组各发生一例治疗相关死亡事件。
对不可切除HCC患者,相较于索拉非尼,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获益,或可成为此类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新选择。
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SBRT在PVTT HCC患者一线治疗中的应用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IF:11.5)
PMID:37556120
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非比较、随机试验, 共纳入60例既往未接受全身治疗的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HCC患者,患者随机(2:1)接受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OS。
SBRT队列和无SBRT队列的中位OS分别为12.7个月和8.6个月,中位PFS分别为4.6和2.5个月,ORR分别为47.5%和20.0%,DCR分别为72.5%和40.0%。共13例(21.7%)患者发生≥3级TRAE。
该方案在PVTT HCC患者一线治疗中的临床获益令人振奋,且安全性可控,或可成为此类患者的潜在治疗选择。
医脉锐评
与晚期胃癌不同,晚期HCC的治疗格局发展迅速。自索拉非尼之后,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曲美木单抗已先后被NCCN指南列为一线首选推荐,提示靶免联合和双免联合策略在晚期HCC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认可。
秦叔逵教授所牵头的CARES-310试验发布于顶刊Lancet,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强音。该试验获得的可以改写指南的阳性结果,不仅为晚期HCC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也为国产创新药物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胰腺癌
NOTABLE研究:立足中国临床,尼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或将改变K-Ras野生型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治疗格局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IF:45.3)
PMID:37647576
NOTABLE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关键性III期临床研究,共纳入K-Ras野生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患者92例,患者随机(1:1)接受尼妥珠单抗+吉西他滨或安慰剂+吉西他滨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OS,关键次要研究终点为PFS。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57.6个月和16.6个月,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10.9个月和8.5个月(HR=0.66,95% CI:0.42-1.05,log-rank P=0.08),中位限制性平均生存时间(RMST)分别为18.05个月和11.14个月(HR=0.62,95% CI:0.40-0.97,P=0.036)。
试验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率分别为69%和65%,严重ADR的发生率分别为2%和4%,未见4级及以上AE。
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K-Ras野生型胰腺癌患者中,尼妥珠单抗+吉西他滨可改善患者的OS和PFS,且安全性良好。
医脉锐评
相比黑色素瘤、肺癌等“热肿瘤”,胰腺癌的免疫治疗进展极为缓慢,只有少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可谓当之无愧的“冷肿瘤”。而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胰腺癌的靶向治疗进展也不容乐观,仅有部分携带K-Ras G12C突变或NTRK基因融合或BRAF V600E突变的患者存在有限的靶向治疗选择。因此遍览各大诊疗指南,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的系统治疗依然处于“化疗当家”的状态。
K-Ras是胰腺癌常见的驱动基因,既往的国际报告表明约15%的胰腺癌为K-Ras野生型,而基于中国患者群的研究提示,中国患者的K-Ras野生型比例可能更高,可达17%左右。针对这一数量庞大的患者群,秦叔逵教授和李进教授主导的NOTABLE研究为其提供了化疗以外的选择。
尽管胰腺癌的预后依然很差,但正如《道德经》所言,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我们攻克胰腺癌这一“癌王”的征程上,照亮我们前行之路的,或许正是NOTABLE研究们发出的点点星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