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8 16:48:30来源: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张曦、冯一梅团队 医脉通阅读:26次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以血小板数目减少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糖皮质激素是ITP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药物1,但仅20%的患者能获得长期应答2。对于一线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R/R)的ITP患者,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因其高应答率、迅速起效等优势,为ITP患者提供了一种前景广阔的治疗选择3。
海曲泊帕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口服、小分子、非肽类TPO-RA4,于2021年6月在中国获批用于既往对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反应不佳的慢性ITP成人患者,使血小板计数升高并减少或防止出血(仅用于因血小板减少和临床条件导致出血风险增加的ITP患者)5。海曲泊帕在临床试验中的数据优异,那真实世界中海曲泊帕的推荐起始剂量、治疗时间和治疗时机等如何?这些问题都是临床实践中亟需解答的。2023年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上发布的海曲泊帕治疗ITP的真实世界研究给我们解答了这些疑惑,对临床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海曲泊帕的推荐起始剂量是多少?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张曦、冯一梅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6观察了真实世界中海曲泊帕治疗50例R/R ITP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海曲泊帕起始剂量为2.5或5.0mg/d。主要终点是治疗4周、8周和12周后的应答患者比例。次要终点是海曲泊帕治疗的安全性(图1)。50例患者中,35例采用海曲泊帕5mg/d起始剂量,15例采用了海曲泊帕2.5mg/d起始剂量,但这15例中11例治疗2周后仍无应答,随后增加剂量至5.0mg/d后获得临床缓解,因此建议临床中ITP治疗时采用5.0mg/d起始。河南省肿瘤医院周虎团队开展的另一项单中心研究7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在成人及大体重儿童患者中,海曲泊帕起始剂量5mg/d可更快提升血小板水平,减少出血风险。《海曲泊帕临床应用指导原则》4亦建议在临床应用中,对于出血严重的急需提升血小板的患者,建议海曲泊帕的起始剂量为5.0mg,保证大多数患者能够快速有效提升血小板水平。
图1张曦、冯一梅团队的研究流程图
海曲泊帕的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如何?
张曦、冯一梅团队的研究中海曲泊帕治疗ITP的中位起效时间为7天,治疗两周后平均PLT值达到96×109/L。治疗4、8和12周时的血小板应答率分别为46%、67%和71%(图2),平均PLT值分别为83、91和104×109/L(图3)。应答率和血小板计数水平随海曲泊帕用药时间延长而提升,表明持续治疗的重要性。
图2 所有患者的血小板应答率变化
图3 所有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变化
海曲泊帕的治疗时机如何把握?
海曲泊帕真实世界研究中,50例患者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2(1-5),亚组分析显示有13例是将海曲泊帕作为二线治疗。这13例患者治疗4周、8周和12周时的应答率分别为56%(5/9)、71%(5/7)和70%(7/10),中位血小板计数分别为72×109/L、110×109/L、82×109/L,提示海曲泊帕使用越早,临床效果越好(图4)。TPO-RA的早期使用也得到《2021意大利共识建议: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生成受体激动剂的二线用药》的推荐8:糖皮质激素早期转换TPO-RA具有避免患者激素滥用和改善长期临床结果的双重优势。
图4 不同亚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
其他TPO-RA药物无效患者转换为海曲泊帕的疗效如何?
张曦、冯一梅团队的研究亚组分析显示,5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既往使用艾曲泊帕治疗后无应答进而转换为海曲泊帕治疗,其中7例获得了临床缓解,应答率达88%。转换后第4、8、12周中位血小板计数变化如图4。可见,对艾曲泊帕不敏感的患者依然能从海曲泊帕治疗中明显获益。ITP患者对于TPO-RA转换治疗有效,不存在交叉耐药。另一项综述9也得出相似的结论:该综述统计了已发表的研究,总计报告了401例转换TPO-RA治疗的ITP患者,77.5%的患者转换后能获得有效的血小板应答,转换TPO-RA用药总体有效率在50%~100%之间。
总结
海曲泊帕真实世界研究是临床医生对亟需解答问题的探索,可为临床中海曲泊帕初始剂量的选择、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治疗时机的把握,以及在一种TPO-RA治疗无效时如何转换治疗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期待今后有更多前瞻性及真实世界研究进一步验证海曲泊帕的疗效,让更多ITP患者获益。基于上述研究中优秀的数据,ITP患者的美好未来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