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8 16:36:40来源:医脉通阅读:23次
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TP)是一种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血小板减少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罕见血液疾病。初始治疗方案包括血浆置换(PE)、糖皮质激素、Caplacizumab和利妥昔单抗。对于初始治疗无效的复发/难治性iTTP患者,还需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如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但关于硼替佐米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报道仅限于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分析。因此,来自美国的研究者开展了一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和系统性文献综述,旨在评估硼替佐米在复发/难治性iTTP患者中的疗效。
研究方法
该研究纳入了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1日在克莱门茨大学医院和帕克兰健康与医院系统中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所有iTTP患者。这些患者均存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功能严重缺陷(活性水平<10%),且患者体内能够检测出抗ADAMTS13自身抗体。
研究结果
回顾性队列
从2013年至2022年,8例患者接受了硼替佐米治疗,6例患者获得缓解。其中,5例患者因ADAMTS13复发预先接受了硼替佐米治疗,缓解率为60%(3/5)。
系统性综述
患者在接受硼替佐米治疗前,既往接受治疗的中位数为3.5。86%患者在当前疾病状态下接受了硼替佐米治疗。除2例患者外,所有患者应用硼替佐米前均接受了PE、糖皮质激素和利妥昔单抗治疗。硼替佐米主要用于治疗初始难治性疾病(n=24,67%)或复发/难治性疾病(n=7,19%)。治疗性干预的临床和实验室结果详见表1。
表1
26例(72%)患者在硼替佐米治疗的初始周期达到完全缓解,1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所有患者(n=34)接受了剂量为1.3mg/m2或1mg/m2的硼替佐米,占比分别为56%和41%。硼替佐米的初始给药方式通常为皮下注射(69%)而非静脉注射(31%)。硼替佐米的中位累积剂量为5.2mg/m2(范围:4.0-10.4mg/m2;n=34)。硼替佐米的耐受性良好,13%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常见的不良事件为神经病变和血小板减少症。4例患者对硼替佐米初始周期的缓解有限或没有获得缓解。这4例患者再次接受硼替佐米治疗获得完全缓解,尽管其中1例患者需要3个周期的硼替佐米治疗。4例患者再次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周期中位数为52天(范围:25-83天)。
有充足数据报告的患者(n=30)中,50%患者在疾病重叠期间接受了利妥昔单抗和硼替佐米治疗(图1)。13例患者在完成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接受硼替佐米治疗,利妥昔单抗末次给药至硼替佐米首次给药的中位时间为35天(范围:4-131天)。对硼替佐米有临床缓解并且具有临床病程记录的患者中,85%(23/27)患者中位随访18个月(范围:1-99个月)时仍处于缓解状态。4例(15%)患者复发,中位时间为13个月(范围:5-20个月)。
图1
研究结论
研究显示,硼替佐米的耐受性良好,尤其在PE、糖皮质激素和利妥昔单抗之后应用,具有较好的完全缓解率,并使患者获得持续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