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GW-ICC 2023|黎励文教授专访:畅谈心衰领域前沿进展,启迪心衰综合管理

2023-09-13 15:04:00来源:第34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GW-ICC 2023)医脉通阅读:45次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近年来,心衰领域取得了众多突破性进展,为心衰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更多选择。9月7日-10日,第34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GW-ICC 2023)暨亚洲心脏大会(AHS 2023)在北京盛大召开。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黎励文教授进行专访,分享心衰领域相关进展及未来展望。

医脉通:心衰是心血管疾病最后的战场,患者具有预后差、死亡率高等特点。近年来,心衰领域取得了众多研究进展,尤其在心衰药物治疗方面,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黎励文教授:各位同道,大家好!心衰是几乎所有心血管疾病的严重表现和终末阶段。既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心衰患者的5年生存率<50%,因此被称为心血管系统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心衰治疗药物发展迅速(尤其是2021-2023年),不仅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对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HFm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治疗药物的相关临床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虽然有些新型治疗药物上市时间不长,但在临床实践中已观察到患者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假以时日,相信某些药物不仅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还可能显著降低死亡风险。未来我们应该对相关药物进行长期观察,以期改写心衰患者5年生存率<50%的结局,改善患者预后,减轻社会经济负担。

 

医脉通:8月25日,ESC心衰指南2023重点更新重磅发布。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在心衰药物治疗方面,新版ESC指南有哪些重点更新?您认为这些对我国临床实践有那些启示?

 

黎励文教授:本次2023 ESC心衰指南要点是在2021 ESC 心衰指南基础上进行了更新。这主要是因为2021-2023年有十余项心衰治疗相关临床研究发布。

既往认为,HFrEF患者应尽早启动四联药物治疗,包括RAAS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2021 ESC 心衰指南对这四类药物在HFrEF患者中的应用均被给予Ⅰ类推荐。如果患者存在容量超负荷,则应首先应用利尿剂来减轻容量负荷。

本次心衰指南要点更新明确指出,HFmrEF患者应进行SGLT2抑制剂治疗。该推荐主要基于EMPEROR-Preserved研究(恩格列净)和DELIVER研究(达格列净)。这两项研究均提示,HFmrEF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SGLT2抑制剂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因此SGLT2抑制剂也是HFmrEF的ⅠA类推荐药物。

同样基于EMPEROR-Preserved研究(恩格列净)和DELIVER研究(达格列净),心衰指南要点更新给予HFpEF患者以下治疗推荐:①如果患者有容量超负荷,则应减轻容量超负荷状态;②HFpEF患者应启动SGLT2抑制剂治疗(Ⅰ,A);

③由于HFpEF患者经常合并多种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糖尿病,甚至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脏淀粉样变,因此合并症治疗也是心衰管理的重要举措。

新发心衰或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等急性心衰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静脉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收缩药或正性肌力药物。然而,一旦患者病情稳定,应及时重启口服药物治疗,且最好在6周内尽早滴定至目标靶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以促使患者病情趋于稳定,降低心衰恶化或失代偿风险。

2023 ESC心衰指南重点更新还特别强调了心衰患者应注意静脉铁剂补充,包括羧基麦芽糖铁或异麦芽糖酐铁。对于铁缺乏的心衰患者,改善贫血或缺铁可改善患者的运动耐量(即6 min步行距离)和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等。在ESC年会上公布的HEART-FID缺铁研究虽未取得预期的阳性结果,但进一步分析也提示目前的心衰治疗越来越趋于规范化。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可能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或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方能获得阳性结论或更好的结果。

总体而言,本次欧洲心衰指南要点更新给我国心衰医生或心内科医生的启示,我们必须了解临床研究前沿,紧跟时代步伐,才能让国内心衰患者的管理更上一层楼。

 

医脉通:虽然近年来在心衰药物及器械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我国的心衰治疗现状仍不容乐观,请您简单介绍下,目前我国心衰防治方面还面临着哪些挑战?

 

黎励文教授:首先,目前我国临床医生大都知道启用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GDMT),但心衰药物治疗需要有一个滴定过程,即除外启用多种指南推荐的心衰药物治疗外,还应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指南推荐的目标靶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从而使患者获益最大。然而,通过国内心衰中心建设和现场核查,我们看到相当多的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在处方心衰药物后,并未再根据患者的临床状态、症状、血压、心率、肾功能及电解质情况等进行剂量调整,因此未来应加大这方面的宣教。

其次,心衰患者应进行GDMT治疗,但每种药物都有其禁忌证,如血压极低(收缩压<90mmHg)、肾功能状态极差等。因此,应对医生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心衰治疗药物相关禁忌证。

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瓣膜退行性病变患者非常常见。对于某些瓣膜疾病,如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或三尖瓣关闭不全等,目前除外科手术治疗外,心内科还开展了经导管治疗,这也是心衰患者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正如在长城会开幕式上,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所提到的,目前全球瓣膜疾病,包括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的整形、修复、置换等经导管介入治疗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国相关器械的研发也如火如荼地进行,且中国患者的需求量占全球的 1/3-1/2。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心衰患者,尤其是HFrEF患者而言,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自动除颤器植入等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辅助治疗手段。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心衰患者植入此类器械的比例相对较低,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医脉通:面对这些挑战,您认为未来我们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努力,以更好地管理心衰,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黎励文教授:心衰管理并非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管理;即除心衰医生外,还需要其他心血管科医生、介入医生、电生理医生、心外科医生、甚至康复、营养、药学、精神、心理,以及广大基层社区医生的共同协作,以做好心衰患者的协同管理。

为了更好地管理心衰,我们成立了心衰中心,我国许多二级和三级医院也都加入到心衰中心的建设项目之中,希望通过这种“上下联动,互相帮扶、上下转诊”的方式,来明确具有心衰表现但诊断尚未明确患者的病因;也希望在三级医院明确诊断且有治疗方案的患者可以回归基层/社区医院进行心衰管理,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只有通过这样“上下联动”的方式,才能够使国内心衰患者的管理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化。在这种统一的管理模式下,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特别是心衰患者中获得的临床管理数据才更具说服力,也更能清晰地明确中国心衰患者的状态,心衰发病原因,更好地改善心衰患者预后,从而为国内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健康中国2030”做出更多的贡献。

 

专家简介

 

1694585304670736.jpg

黎励文  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FACC,FESC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三科行政主任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心力衰竭学组委员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心肺血管健康分会常委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委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力衰竭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医师分会副主委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及代谢性心血管疾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中华心力衰竭及心肌病杂志》等编委,《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等审稿专家

 

专题报道:第34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GW-ICC 2023)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