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菲凡髓声听(二)| 大咖论道,筑梦未来——全方位畅谈新药时代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规范化管理之路

2023-09-14 19:25:38来源:医脉通阅读:18次

导读


多发性骨髓瘤(MM)是骨髓中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其能产生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引起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RI)和免疫功能异常。MM在血液系统肿瘤中排第二位,其肾脏受累常见,RI可导致MM患者的总生存期(OS)缩短和早期死亡风险增加,故如何规范化管理MM伴RI十分重要,本期将携手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杜新教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张红宇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刘泽林教授及深圳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陈海飞教授与大家一同探索MM伴RI的规范化管理。


文章精炼内容抢先听!

全方位畅谈新药时代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规范化管理之路


防微杜渐,MM伴RI规范化管理至关重要


多发性骨髓瘤(MM)常见的症状包括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伤的表现,即"CRAB”症状(血钙增高,肾损,贫血,骨病)以及继发淀粉样变性等相关表现1。其中肾功能损伤(RI)是常见的并发症,约20%的患者在诊断MM时已经合并RI,约40%的患者在诊断MM后逐渐出现RI2。MM伴RI的机制主要是MM患者血液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FLCs)增多所导致的肾小管的损伤。MM患者由于血清中FLCs增多,通过直接毒性作用、炎性作用损伤肾小管,并且导致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内吞受体作用增强,达到饱和后,多余的FLCs到达远端小管,与远端小管上的Tamm-Horsfall蛋白(THP)相互结合与作用,阻塞远端肾小管,介导进一步的肾脏损伤(图1)。3


1694691667741642.png

图1 MM伴RI的发生机制


张红宇教授


RI是MM患者不良预后因素,严重RI的持续存在与较高的死亡率相关,是导致MM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故应在抗骨髓瘤治疗的同时注重针对RI的治疗4-6。近年来随着众多新型治疗方法的出现,MM的治疗已由传统化疗时代过渡到了新药治疗时代,显著改善了MM患者的生存,也为MM伴RI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部分患者因缺乏全面规范的诊疗而无法达到最佳获益。因此,对于MM伴RI患者的全程规范化管理至关重要。


见微知著,精准诊断助力临床决策


对于MM伴RI的全程规范化管理,诊断精准是其首要条件,可由患者临床表现和相关辅助检查判断其肾功能状态。临床上如有下述表现应考虑MM伴RI可能7

(1)年龄>40岁不明原因肾功能不全;

(2)贫血和肾功能损害程度不成正比;

(3)肾病综合征无血尿、高血压,早期伴贫血和肾衰竭;

(4)早期肾功能不全伴高血钙;

(5)ESR明显增快,高丙种球蛋白血症且易感染(如泌尿道、呼吸道等);

(6)24h尿蛋白(多)与尿常规蛋白(少或阴性)检测不一致。


当患者伴上述临床表现时,可进行进一步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IMWG和NCCN指南对MM肾功能损害的定义为:血肌酐>176.8 mmol/L(2mg/dl),或内生肌酐清除率(Ccr)<40ml/min8,9。对血清肌酐浓度稳定的慢性肾脏病(CKD)MM患者,建议使用2012年KDIGO制定的CKD指南对肾损伤进行分期(图2)10;对伴有急性肾损伤(AKI)的MM患者,建议使用KDIGO AKI标准进行分期评估(表1)11


1694691751876181.png

图2 根据GFR和蛋白尿分类评估对CKD预后的影响。绿色:低危,黄色:中危,橙色:高危,红色:极高危


表1 AKI分期标准

1694691762274336.png


乘风破浪,新药时代MM伴RI患者迎来新机遇


对于MM伴RI患者,确诊后应立即开始抗骨髓瘤治疗,对MM的有效治疗可降低血浆轻链浓度,改善50%以上肾损伤患者的肾功能。MM治疗的目的是获得长期高质量的缓解,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治疗后肾脏反应可参考IMWG标准(2014年),见表27


表2 MM伴RI治疗后肾脏反应的评估标准

1694691793969940.png


杜新教授


目前治疗MM的药物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单克隆抗体、细胞毒类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等,其中环磷酰胺、美法仑、伊沙佐米、来那度胺等传统药物在治疗MM伴RI患者时需要剂量调整(表3)7,12-14。在传统药物治疗时代,MM伴RI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约29个月,临床中需要快速起效的药物控制MM,抑制轻链的分泌,逆转损伤的肾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15。近年来CD38单抗Isatuximab、达雷妥尤单抗以及XPO1抑制剂塞利尼索等新药的问世为MM伴RI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表3 MM伴RI患者药物剂量调整

1694691832540136.png


随机III期ICARIA-MM研究评估了Isatuximab联合泊马度胺+地塞米松(Isa-Pd)vs Pd治疗复发/难治性(RR)MM的疗效,结果显示,Isa-Pd组与Pd组相比改善了MM伴RI患者的PFS(9.5个月 vs 3.7个月)和总缓解率(ORR)(56.4% vs 24.5%),此外还增加了RI逆转和持续肾脏缓解的患者比例(图3)16


1694691854693338.png

图3 Isa-Pd与Pd治疗伴RI MM患者的肾脏缓解情况


另一项研究同样证实了含Isatuximab的联合方案在MM伴RI患者中的较优疗效。随机III期IKEMA研究评估了Isatuximab联合卡非佐米+地塞米松(Isa-Kd)vs Kd治疗复发性MM的疗效,中位随访20.7个月时,Isa-Kd组与Kd组相比可改善复发性MM伴RI患者的PFS(未达到 vs 13.4个月)和ORR(93.1% vs 61.1%),且Isa-Kd组中出现RI逆转和持久的肾功能缓解的患者比例更高(图4),安全性可控17


1694691874489117.png

图4 Isa-Kd与Kd治疗伴RI复发性MM患者的肾脏缓解情况


除含Isatuximab的方案外,以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治疗MM伴RI患者也表现出较好的近期疗效。一项含15例可评价肾脏反应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达雷妥尤单抗单药/联合地塞米松±硼替佐米方案治疗MM伴RI患者的ORR为91%,肾脏缓解率为60%,完全肾脏缓解率为26.7%,达最佳肾脏反应的中位时间为21天(7-56天),不良反应可控18


XPO1抑制剂塞利尼索在MM伴RI患者治疗中也有亮眼表现。BOSTON研究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标准每周2次硼替佐米+地塞米松(Vd)方案相比,每周1次塞利尼索联合Vd方案可改善RRMM伴RI的PFS,诱导了深度和持久的缓解(表4),并降低了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19


表4 塞利尼索联合Vd治疗伴RI RRMM的疗效

1694691900802351.png


刘泽林教授


上述研究的积极结果验证了Isatuximab、达雷妥尤单抗、塞利尼索等创新药物在MM伴RI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以CD38单抗为基础的Isa-Pd、Isa-Kd、DVd、Dd等联合方案有效提高了MM伴RI患者的缓解率、缓解深度和生存率,显示出较高的肾脏缓解率,并且安全性良好,为临床医生解决临床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后续仍需在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中不断探索,筛选更符合中国MM伴RI患者的治疗方案。


陈海飞教授


众多新药的问世为MM伴RI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该类患者除接受抗骨髓瘤治疗外,还应加强针对RI的支持治疗,以防进一步损伤和促进肾功能恢复。在RI的初始防治方面,开始MM治疗的同时应予以适当的水化,水化的同时需要严密监测心功能,并积极纠正RI的可逆因素,如治疗高钙血症(液体补充量≥3L/d或者≥2L/m2*d)、高尿酸血症、感染、肿瘤溶解综合征、肾毒性药物以及抗骨髓瘤治疗等。对于严重AKI和终末期肾衰竭MM患者,通常需要透析治疗,可减少尿毒症并发症。对于轻链负荷高的病人,也可以考虑使用高截流量的透析,因为这种透析膜可允许通过的分子量大小高达65000道尔顿,可以有效的清除轻链单体和二聚体。此外,肾移植只适用于很少数严格筛选的患者(终末期肾损害同时骨髓瘤得到长期控制的病人,如MRD持续阴性2年以上)7


结语


RI作为M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临床负担。MM伴RI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进行合理的抗骨髓瘤治疗和支持治疗。近年来新药的出现为MM伴RI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CD38单抗等新药联合传统药物的治疗模式有望为该类患者带来更多获益,引领未来治疗的新趋势。


微信图片_20230914193942_3.png

杜新 教授

医学博士,血液内科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及大内科主任

深圳市血液病研究所所长

广东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深圳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委员分会委员

中国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抗感染学组成员


微信图片_20230914193943_4.png

张红宇 教授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血液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细胞治疗中心主任 

深圳市健康管理协会细胞免疫学专委会 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深圳市血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微信图片_20230914193943_2.png

刘泽林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血液分会常委 

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分会委员 

深圳市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深圳市抗癌协会白血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微信图片_20230914193943_3.png

陈海飞 教授

深圳市罗湖人民医院

深圳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

江苏省医学会第八届血液学分会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血液病分会常委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血液肿瘤防治专委会常委

广东省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协会血液病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治疗专委会委员

深圳市医学会血液分会常委

深圳市抗癌协会血液罕见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全军医疗成果奖2项

南京军区医疗技术创新奖2项

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 10余篇


*Isatuximab尚未在中国大陆地区获批审批号:MAT-CN-2325521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