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5 21:11:52来源: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阅读:165次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张敬法课题组因工作需要,招聘实验技术人员或科研助理1名。
课题组研究方向
申请条件
1、拥护党的方针政策,遵纪守法,诚实可信、学风严谨、责任心强,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研究生学历和学位;以首要第一作者(排名第一)发表SCI论著不少于一篇;
3、具有基础医学、材料学、光学工程、人工智能、眼科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可协助指导研究生;
4、辅助课题组长管理实验室、课题申请和执行;有较强的科研英文的读写能力,能独立撰写英文文章。可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丰富的实验经验;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或国内双一流大学及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实验室培养的优秀博士优先考虑。
5、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主动对接临床团队、开展临床疾病为导向的转化医学研究的意愿。
薪酬待遇
有意者请提供个人简历(包括个人教育和工作经历、科研经历及取得的学术成果)等相关信息,将应聘材料发送至邮箱 jingfa.zhang@shgh.cn 邮件主题注明“应聘技术员或科研助理+姓名”,对符合要求者将尽快安排面试。本招聘广告一直有效,直至空缺位置填满,欢迎转发,感谢推荐!
张敬法 博士
上海市眼科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研究员,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上海市浦江人才。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第五届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副主任委员(兼秘书)、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衰老与退行性疾病学会老年医学转化分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眼科专科分会视觉研究学组组长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及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重点支持项目,子课题负责人)、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聚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及治疗,发表论文120余篇,代表性论文发表在Diabetologia、Exp Mol Med.、Free Radic Biol Med.、Eye and vision、Pharmacol Res.、Phytomedicine等。共同主编《Therapeutic Targets for Diabetic Retinopathy-A Translational Approach》一部,由世界顶级出版社Elsevier出版。研究工作分别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介绍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的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始建于1864年,是全国建院最早的综合性百年老院之一。2006年为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化,率先在松江区设立分部,开创“一院两址、错位发展”的新格局。2020、2012年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在全国综合性三甲医院排名12、19位,上海第3位,获得A++和A+,分为南北2个园区,开放床位3000余张,在编职工4700名,拥有10000余平方米转化研究大楼。曾多次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围绕重点疾病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在Science,Immunity,Nature Cell Biology,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医院现有博导92名,硕导168名,可招收博士后专业29个,可招收博士专业29个,可招收硕士专业37个。多人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优青、国家海外优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卫计委改善医疗服务示范个人、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十大医改创新举措、上海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等殊荣。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是由“东方一只眼”赵东生教授1946年创立,是中国眼底病外科创始单位,是中华眼科学会副主委单位、中华眼底学组组长单位,目前是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科技部“十二五、十三五”眼底病新药临床评价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教育部-上海市生物医药临床研究与转化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眼科研究所、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眼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免疫化学所联合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985”眼科生物样本库所在地。建立中国最大的眼病样本资源库和覆盖全国的开放式协同创新研究网络,引领中国眼科1类生物新药走向国际。拥有独立眼科中心大楼36000平方米,其中建有5700平米的GMP中试车间和设施、700平米干细胞和基因治疗实验中心、800平米SPF级动物实验平台,P2实验室,配套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表观遗传学等在内的实验技术体系,丰富的临床资源为基础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撑。近5年作为首席科学家和牵头单位获得科技部“十三五、十四五”重大重点项目共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等共50余项,共发表SCI收录论文440余篇,获得PCT及中国发明专利22项,成果转化9项,自主研发的基因治疗药物获得国家新药批件2项。获得国家级和上海市各级人才项目30人次,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