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世界淋巴瘤日 | 马军教授:挑战与希望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我们终将看到山顶的风景

2023-09-15 18:01:36来源:第20个世界淋巴瘤日 医脉通阅读:21次

     “世界淋巴瘤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淋巴瘤联盟共同确定的一个全球性的纪念日活动,旨在提高人们对淋巴瘤的认识和了解,2023年9月15日,是第20个“世界淋巴瘤日”。近20年来,我国积极推动淋巴瘤领域的发展,淋巴瘤的治愈率有了大幅提升。淋巴瘤作为我国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我国肿瘤诊疗的重点与难点1。目前我国淋巴瘤诊疗现状如何?有何新药进展?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正值“世界淋巴瘤日”到来之际,医脉通特邀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为我们详细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从隐匿到曙光——我国淋巴瘤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淋巴瘤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我国每年新增约10万淋巴瘤患者,且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已成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相比于欧美国家,我国淋巴瘤发病率较低,但诊断比例和人数却逐年上升,一方面是由于诊断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确诊淋巴瘤的老年人群占比逐渐上升。我国淋巴瘤负担低于西方国家,但我国淋巴性恶性肿瘤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只有38.3%,明显低于西方国家(70%或更高)2

我国淋巴瘤的死亡率因性别、年龄和地区而异,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的经济以及医疗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各个地区诊断和治疗的结果也不尽相同。2013-2020年期间,中国的淋巴瘤死亡率下降1.85%(HL为-22.94%,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为-0.14%),这一变化归因于三个因素:人口增长(5.13%)、人口老龄化(21.57%)以及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SMR)(-28.55%)2。经济发展水平在淋巴瘤数据地理分布差异中起着重要作用。经济/医疗条件欠发达地区患者死亡率较高的原因可能为经济负担重、治疗方案选择局限、依从性不佳等。但总体而言,我国淋巴瘤总体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HL,这可能与影像及穿刺技术的发展和药物研制及应用相关1

 

破局前行——淋巴瘤患者生存得到显著改善

淋巴瘤是目前治愈率较高的肿瘤之一,近年来,淋巴瘤领域药物的进展可谓“一路高歌”,随着新药的获批上市,淋巴瘤的规范化诊疗水平、药物可及性都有所提高,为更多患者带来了希望。

1997年,免疫靶向药物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低度恶性或滤泡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开创了B细胞淋巴瘤免疫靶向治疗的先河。近年来,淋巴瘤领域治疗药物“百花齐放”,单克隆抗体、小分子靶向药物(如PI3K抑制剂、BTK抑制剂、核输出蛋白抑制剂、BCL2抑制剂等)、PD-1/PD-L1抑制剂、抗体药物偶联物、双特异性抗体和细胞治疗(CAR-T和CAR-NK)等各有千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CAR-T细胞疗法作为近年来血液肿瘤领域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性技术,随着商业化CD19 CAR-T在我国的上市,CAR-T也从研究阶段走向了真实世界的应用阶段,为更多医生带来了便利,为更多患者带来了希望。目前,我国和美国的CAR-T临床试验占据了全球90%以上,我国有将近上千个CAR-T的临床试验在进行中,且我国的研究数量已经赶超美国。在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复发难治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以及一些罕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方面我国学者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此外,Chemo-free即无化疗方案也已成为主流治疗,在惰性淋巴瘤患者中的愿景得以实现。总体而言,淋巴瘤患者的生存已经得到显著改善,我国淋巴瘤的治疗已经进入新纪元。

 

“规范”、“创新”——健康中国2030,我们在路上

基于目前我国淋巴瘤疾病负担重,地区差异显著等情况,提升我国淋巴瘤整体的诊疗水平已迫在眉睫,而提升诊疗水平的关键在于规范化诊疗以及全程管理。不同地区、医院和医疗中心达到同质化的淋巴瘤诊疗水平依赖于规范化诊疗的推广,而规范化诊疗的推广则依赖于指南共识的建立,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从2006年开始建立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淋巴瘤专家委员会每年对淋巴瘤诊疗指南进行更新,目前已更新到2023年版。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开展相关巡讲、举办大型学术活动、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患者教育、加强多学科合作等推进淋巴瘤专科化发展,实现淋巴瘤的规范化诊疗和全程管理,让淋巴瘤患者获得更久、更好的生存以及更高的临床治愈,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而努力奋斗。

除规范化诊疗外,对于淋巴瘤治疗发展最重要的则是创新。目前我国已经迎来First-in class创新药物的春天,但距离迎来收获的秋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加强创新投入、加强源头创新、加强临床研究团队建设”这三方面是我国淋巴瘤治疗发展的重中之重。

此外,以患者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国产创新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申报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如何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已逐渐成为药物研发的核心指导思想,这有助于促进高质量创新,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以患者为中心,以创新为主,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期待未来我国淋巴瘤治疗迈入世界前列,相信不久我们也可以领略山顶的风采。

 

马军.png

马军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白血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专家组组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护理学组名誉顾问

1979年赴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留学,一直致力于血液系统的良恶性疾病的诊疗,特别以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享誉业内。1982年在国内首先建立体外多能造血祖细胞培养体系,填补国内空白。自1983年至今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序贯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200余例,10年无病生存率85%,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40余部, 获国家、省、市科技奖二十项。承担国家863重大科研项目8项,省、市级科研课题25项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