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5 18:38:00来源:医脉通阅读:26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9月9日,期刊Respir Res.(影响因子5.8)中,北京协和医院曾小峰教授(通讯作者)等多位学者刊文,建立了首个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SLE-PAH)死亡的预后模型。
该预后模型包括8个变量:修改的WHO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肺血管阻力、肾小球滤过率、血小板减少、轻度间质性肺病、N末端B型利钠肽原/利钠肽水平和直接胆红素水平。
肺动脉高压(PAH)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SLE患者中PAH的患病率小于5%。然而,随着亚洲国家SLE患病率升高,SLE-PAH在结缔组织病相关性PAH和1型PAH病例中占很大比例。因此,对SLE-PAH患者进行合理的预后评估和及时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但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工具来预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SLE-PAH)患者的生存率。在这一背景下,北京协和医院曾小峰教授(通讯作者)等多位学者开展CSTAR-PAH队列研究,建立了预测SLE-PAH患者长期预后的实用模型。该研究结果于9月9日发表于期刊Respir Res.(影响因子5.8)。
研究方法
CSTAR-PAH队列研究纳入2006年11月至2016年5月期间参与CSTAR队列的14个转诊中心确诊的SLE-PAH患者,排除其他类型PAH以及重叠综合征患者。基线定义为确诊SLE-PAH的时间。在基线时,获取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等相关信息。每3-12个月对进行一次全面随访评估。分析的终点是随访期间的全因死亡。采用Cox回归、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对模型进行拟合。
研究结果
研究纳入的310例患者中,81例(26.1%)在中位随访5.94年(四分位距[IQR]4.67-7.46)内死亡。
8个预测变量
在LASSO cox回归模型中确定了8个变量来预测SLE-PAH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修改的WHO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6MWD)、肺血管阻力、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小板减少、轻度间质性肺病(ILD)、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利钠肽水平和直接胆红素水平(Dbil)。
预后模型
以上8个变量,分别被赋予不同的数值:
修改的WHO心功能分级:“I/II级”为0,“III/IV”级为1
6分钟步行距离:实际数值(米)
肺血管阻力:实际数值(wood)
肾小球滤过率:实际数值(ml/min/1.73m2)
血小板减少:“没有”记为0,“有”记为1
轻度间质性肺病:“没有”记为0,“有”记为1
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利钠肽水平:“BNP<50/NT-proBNP<300”记为0,“BNP>50/NTproBNP>300”记为1
直接胆红素水平:数值(对数转换)
预后模型的计算公式是:0.6106×修改的WHO心功能分级-0.0015×6MWD+0.0528×PVR-0.0136×EGFR+0.3233×血小板减少+0.4907×轻度ILD+0.9482×NT-proBNP/BNP+0.6751×Dbil(对数转换)。
风险分层
根据预测概率进行风险分层,以提高临床决策。最终将预测风险划分为三个等级:
得分<0.05,视为低风险;
得分在0.05-0.38之间,视为中风险;
得分>0.38,视为高风险。
研究结论
据悉,本项研究基于最大的、前瞻性的全国性SLE-PAH队列,针对SLE-PAH患者的全因死亡提供了第一个预后模型。该模型为了对SLE-PAH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预测变量时不仅纳入了已知的PAH预后因素,还考虑了SLE的临床特征。不过,研究者也指出,本文提出SLE-PAH预后模型的目的不是替代医生的临床判断,而是通过提供客观的个性化预后信息来补充临床推测。
前瞻性识别高危患者是改善预后的第一步。通过获取患者的疾病特征信息,临床医生可以个性化制定和优化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生存率。目前,还需要外部验证来证明该模型在不同SLE-PAH队列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Qu J, Li M, Zhang X,et al. A prognostic model for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CSTAR-PAH cohort study[J]. Respir Res. 2023 Sep 9;24(1):220.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