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2 19:20:17来源:现代临床医学, 2023, 49(3) : 233-235 医脉通阅读:52次
作者: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
病例简介
患者,男,20岁,既往体健。此次因“咳嗽发热6天”入院。
患者咳嗽较剧,咳少许白痰,伴发热,最高体温41℃,无胸闷胸痛,无呼吸费力,无咯血盗汗,无关节疼痛皮疹。院外治疗仍高热,胸部CT示“右肺下叶感染”;血常规:白细胞 7.2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64.8%,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1.5%,C反应蛋白(超敏) 49.79mg/L(正常范围0-10mg/L),拟“肺炎”收住入院。
胸部CT(20230809,图1,图2,绿箭头处为肺部感染灶)
图1
图2
入院后完善检查:痰找抗酸杆菌、痰培养阴性;呼吸道病毒核酸(咽拭子,包括腺病毒、甲乙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鼻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阳性;肺炎支原体IgG、IgM阴性;肺炎衣原体IgG、IgM阴性;血清隐球菌荚膜抗原试验阴性;乳酸脱氢酶258U/L(正常范围88-240U/L);白介素644.4pg/ml(正常范围<10pg/ml);降钙素原0.216ng/ml;肝肾功能未见异常;电解质:血钠135.9mmol/L(正常范围137-147mmol/L);
患者咽拭子示肺炎支原体核酸阳性(为提高标本阳性率可采用深吸气后用力咳出的痰液标本[1]),病程未超过1周,故IgM阴性[2]。患者“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明确,成人首选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治疗。
治疗3天(0810-0812),患者第4天(0813)体温下降至正常,正当我们感慨抗生素72小时评估疗效真理时,患者于8月14日下午又开始发热了,并且在8月16日体温高至40℃(体温单,图3)。
图3
患者疗程5天,体温稳定后复升,难道是药物热?
药物热是指患者使用药物直接或间接导致发热,表现为治疗过程中炎症好转,体温下降再升高。疗程2-7天内多见,部分可伴有皮疹,血嗜酸细胞升高,青霉素、头孢霉素、磺胺类最多见,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少见,一般停药后1-2天体温正常[2]。
于是我们于8月17日停左氧氟沙星针,改为阿奇霉素针抗支原体,患者体温持续高热39℃,考虑肺炎支原体对于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高达80%[3],故联用四环素类多西环素片抗支原体治疗(目前未发现同时耐氟喹诺酮及四环素类肺炎支原体菌株[3]),至入院的第9天,患者体温仍发热37.9℃。抗支原体抗生素“三板斧”都用了仍发热,看来不是支原体耐药。
那么本例是否存在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或继发其他疾病的情况?
据统计肺炎支原体肺炎最常合并的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其他比如腺病毒、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4]。
因患者呼吸道病毒核酸试验其他均阴性,加测新冠抗原阴性,痰培养也未见异常,复测肺炎支原体IgM阳性,抗核抗体阴性。
而肺炎链球菌绝大多数对于左氧氟沙星敏感,故暂不考虑,抗核抗体阴性排除结缔组织疾病所致的发热,复测肺炎支原体IgM阳性更是坐实了肺炎支原体感染,而非单纯肺炎支原体的咽部定植(咽拭子)[5]。
另有统计表明,支原体感染可继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6],但该患者无杨梅舌、结膜充血、指端蜕皮、浅表淋巴结肿大,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 6.5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7%,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4.8%,血小板223×10^9/L,C反应蛋白(超敏) 34.47mg/L。患者血小板正常,未见异常淋巴细胞,因此排除继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
另外,重症支原体肺炎可继发肺不张、胸腔积液、肺脓肿、闭塞性支气管炎、机化性肺炎、肺纤维化及坏死性肺炎[5][7],患者血常规、CRP较入院好转,但仍持续发热,是否与以上继发疾病有关?
因此建议家属支气管镜进一步检查,并有廓清气道分泌物治疗作用,家属因经济原因拒绝检查,复查肺部CT(20230816,图4,图5,绿箭头处为肺部感染灶)。肺部无肺不张,胸腔积液、肺脓肿、肺纤维化,也无坏死性肺炎薄壁空洞液化坏死典型表现[8],而且病灶较前减小!
图4
图5
患者血常规、肺部CT均提示病情好转,为何仍旧发热?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发热仅仅是病原体对人体的破坏吗?
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发病机制有细胞黏附、细胞毒性、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因子失衡、炎症反应诱导免疫损伤等。而宿主免疫反应的特点和程度决定了肺外并发症(包括神经、心血管、皮肤黏膜、消化、肌肉骨骼、泌尿生殖、血液等多个系统)及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SMPP)预后,尤其是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抗炎细胞因子、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及二者比例失衡在SMPP的免疫损伤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甚至有研究表明,过度免疫反应是引起SMPP的主因[5][8]。细胞因子的剧烈表达和高度活化的T细胞在SMPP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活化的NF-kB促进T细胞亚群分化,并表达各种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介导免疫反应,同时NF-kB表达的IL-lp、TNF-a、IL>6、IL- 8等细胞因子反过来再次激活NF-kB信号通路,形成反馈环路,导致炎症反应亢进,损伤逐渐加重。若能在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及早抑制气道上皮 NF-kB过度活化及改善T细胞亚群水平,早期进行免疫重建干预,预防疾病进一步进展,将有助于缩短SMPP病程,提高存活率,减少后遗症,改善患者预后[8]。
乳酸脱氢酶广泛存在人体肝脏、肌肉、肾脏、心脏中,经催化能形成丙酮酸,正常状态下人体含量较少,但如果细胞发生损伤引起乳酸堆积,可增加乳酸脱氢酶血清浓度,且其浓度水平与细胞损伤程度密切相关[9-10]。
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因炎症反应造成肺细胞损伤,因此我们可以血乳酸脱氢酶值作为启动糖皮质激素参数,乳酸脱氢酶302-364U/L开始使用糖皮质激素,乳酸脱氢酶≥364U/L,则强烈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5][11-12]。
患者初入院乳酸脱氢酶有升高,可惜未监测,不排除后继炎症反应的升高,8月17日下午予加用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2天后,患者体温稳定,停激素,仍以阿奇霉素联合多西环素抗支原体治疗4天,总疗程共14天(体温单图6),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10天电话随访,患者再无发热咳嗽,肺炎支原体肺炎终于治愈。
图6
总结
对于氟奎诺酮治疗无效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我们需要考虑药物热、耐药菌、合并感染、继发川崎病、过度免疫反应、坏死性肺炎等情况。可以通过复查血常规,肺部ct观察病情变化 ,必要时需糖皮质激素,支气管镜辅助治疗。
参考文献
1. 吴庆.2023重症呼吸系统感染和呼吸介入诊治进展学术会议.呼吸道感染病原微生物诊断进展.[EB/OL].(2023-06-11)[2023-09-04].https://wx.vzan.com/live/page/1695900687?shauid=mrzLXMwOFZS9lxcN-KRZ4g**&vprid=0&sharetstamp=1693809260535&ver=de89ebd295b44cc8b3268461a89f20a8.
2. 杨越,白延宁,张媛媛,等.323例抗菌药物致药物热的文献计量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21, 24(8):722-726.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9):643-645.
4. 史大伟,刘玲,赵萌萌,等.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耐药基因和13种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2, 37(12) : 893-896.
5.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17):1304-1307.
6. 谭焱兰,安涛,郭晓清,等.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非典型川崎病1例[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6) : 933.
7. 黄荣妍,叶雪.发热,右上肺实变影原因待查[J].中国医刊, 2008, 43(2) : 70-73.
8. 丁鑫尧,李树军.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细胞免疫变化及NF-kB与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 2023, 49(3) : 233-235.
9. 徐力,王娜,朱凯,等.血清胱抑素C、尿酸、乳酸脱氢酶辅助诊断子痫前期及其严重程度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17-20.
10. 刘凤芝.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D-二聚体及LDH水平变化及意义 [J].吉林医学,2019,8(40):1679-1681.
11. 张嵩.肺部细菌感染临床与影像解析[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679-708.
12. 张嵩. 肺部疾病临床与影像解析 [M].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25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