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9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15次
作者:胡丹 肖玉珍 邵鸣 山西省永济市肝胆胃病专科医院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病例资料
患者王某,男性,49岁,山西籍人,主因“皮肤黄染、目黄、尿黄20天”于2021-04-29入院。
现病史:患者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黄染、目黄、乏力,在当地医院查肝功能异常(未见报告单);15天前在我院查肝功能:TB:75.30umol/L,DB:13.20umol/L,IB:62.10umol/L,ALT:186.0U/L,AST:111.0U/L;
流行病学史:无疫源地居住史,无输血史、献血史。
既往史:患者6岁曾患“黄疸型肝炎”;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血压160/110mmHg,未规范治疗及定期监测血压。无
个人史:染发史7年余,平均每月1次;嗜好吸烟10年,每天1盒;无饮酒嗜好。
家族史:否认家族中有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未见蜘蛛痣及肝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侧甲状腺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6 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
初步诊断:黄疸原因待查 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 高血压3级(高危) 胆囊结石
辅助检查:肝功能:TB:88.40µmol/L,DB:15.50µmol/L,IB:72.90µmol/L,ALT:116.0U/L,AST:27.0U/L,ALP:73.0U/L,GGT:35.0U/L,TP:66.0g/L,Alb:41.0g/L,PA:171.0mg/L,TBA:107.0µmol/L;血常规:WBC:5.72×109/L,RBC:6.05×1012/L,HGB:182.00g/L,PLT:220.00×109/L,HCT:53.20%;血型:“B”型,Rh(D):(+);抗-HAV IgM、抗-HCV、抗-HDV、抗-HEV、抗-HGV:均阴性;抗-HIV:阴性,RPR:阴性。凝血系列: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AFP:3.11IU/ml;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8项:均阴性;ANA、ASMA、AMA:阴性;
病例分析及诊断
临床上引起黄疸、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在我国最常见的还是以病毒性肝炎、酒精、药物、
肝穿刺就是肝脏组织活检,对疑难肝病的诊断有可靠的实用价值。肝穿刺已成为简便、安全、有效的肝病诊断方法之一。肝穿刺检查的作用:1.有利于多种肝病的鉴别诊断。2.了解肝脏病变的程度和活动性。3.提供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诊断。4.发现早期、静止或尚在代偿期的
为明确诊断,于2021-05-04日在彩超引导下行肝穿刺活检术,取肝脏标本1条,进一步明确诊断。
肝穿刺组织长约1.2cm,包含6个基本完整的汇管区。汇管区炎细胞无明显增多,纤维稍增多,完整汇管区中1个可见门脉闭塞伴汇管周围血管增生,4个可见门脉扩张、疝入或汇管周围血管增生;小叶间胆管结构正常;汇管区纤维增多,未向肝实质疝入。另可见2-3个汇管区残基结构。小叶内肝细胞单板排列,可见少量点灶坏死,约10%肝细胞大泡为主的脂肪变性,主要位于3区;少量肝细胞气球样变性;较多糖原核肝细胞;部分肝细胞内可见脂褐素沉积。CH-G1S1。如下图:
图1 肝穿刺活检结果
结合肝穿刺结果分析:1.患者组织学表现2/3以上汇管区门脉异常,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考虑临床前期特发性门脉高压,建议骨穿、查JAK2、MPL、CALR等基因,排除
完善以上几项检查,继续寻找引起黄疸的原因。
骨髓
图2 基因检测结果
最后诊断:Gilbert综合征 特发性门脉高压(临床前期) 高血压3级(高危) 胆囊结石
讨论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Gilbert综合征),是一组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特征的病症,系1092年法国医师Gilbert首先报告,为非溶血性、非结合性胆红素血症所致的黄疸。先天性患者家族中有25%~50%的人有此病,为常
目前研究认为,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的肝细胞器微粒体中胆红素
特发性
随访
患者出院后定期来医院复查,各项指标如下图:
表1 各项指标检测结果
患者精神可,饮食、睡眠可,大便正常,小便稍黄染,无不适感觉,继续追踪随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