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2019年肝病领域热门指南共识大汇总,不容错过!|年度盘点

2019-12-30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25次

医脉通综合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不知不觉,2019年已经临近尾声。在这一年间,国内外权威肝病学会又发布了不少重磅指南与共识,小编根据点击下载热度,为大家准备了这份榜单,一起来看看大家都在关注哪些热点指南共识吧!

 

(注:本榜单包含标题为2018年版但2019年才正式定稿的指南与共识)

 

1.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合成、解毒、代谢和生物转化功能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病死率极高。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发布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 年版)》是对我国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 年版)》的再次更新。该指南包括了肝衰竭的定义、病因、分类、分型、诊断和治疗等内容,旨在使医生对肝衰竭的诊疗有进一步了解,并做出较为合理的决策,并非强制性标准。

 

下载链接: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236

 

2.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功能性治愈)专家共识

 

慢乙肝治愈的类型主要包括完全治愈(又称为病毒学治愈)和临床治愈(又称为功能性治愈)。临床治愈即完成有限疗程治疗后,血清HBsAg和HBV DNA持续检测不到,HBeAg阴转,伴或不伴HBsAg血清学转换,残留cccDNA可持续存在,肝脏炎症缓解和肝组织病理学改善,终末期肝病发生率显著降低。临床治愈类似于急性HBV感染后自发性病毒清除的状态,标志着慢乙肝的持久免疫学控制,是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的理想治疗目标。

 

临床实践证明,以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如核苷(酸)类似物(NA)]或免疫调节剂[如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序贯或联合治疗的优化方案针对部分优势人群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开展了系列成功实现HBsAg阴转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019年8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分会与肝病学分会推出了《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功能性治愈)专家共识》,主要阐述了联合治疗方案的最新循证医学依据,并总结了慢乙肝临床治愈路线图,以指导临床医师治疗决策。

 

下载链接: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737

 

3. 肝硬化诊治指南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肝内外血管增殖为特征的病理阶段。为促进肝硬化临床诊疗中的规范化,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消化病学分会等相继制定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肝硬化肝性脑病诊疗指南》等,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水、消化道出血、继发严重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给出了推荐意见。

 

近年,随着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展,对肝硬化临床诊治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2019年11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组织专家再一次制定了2019年版《肝硬化诊治指南》,此次制定的肝硬化指南不包括既往系列肝硬化并发症指南中已有的内容,但对各并发症指南中未提及的和其制定后新的进展作了补充。

 

下载链接: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19221

相关阅读:肝硬化腹水如何管理?看看这些指南都怎么说!|临床必备

 

4.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

 

自2015年发布了第3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来,国内外有关慢性HBV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国际学术组织(EASL、AASLD、APASL)也都先后对乙型肝炎指南进行了更新。在此前提下,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经过多次审核修改后,于12月发布了2019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定稿。

 

下载链接: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19486

相关阅读:《2019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定稿发布,更新要点一文汇总|指南解读

 

5. 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共识(2019年)

 

肝纤维化是指肝细胞外基质(即胶原、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等)的弥漫性过度沉积与异常分布,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病理性修复反应,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肝纤维化基础和临床及其认识方面获得不少进展,为此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本领域相关专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共识(2019年)》,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师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肝纤维化。

 

下载链接: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953

 

6. 2019 EASL临床实践指南: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之一,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ALF)甚至死亡。目前,由于临床实践中药物种类繁多,DILI具有多种临床和病理表型,且缺乏特定的生物标志物,使得DILI成为肝病科医生所面临的最具挑战的肝病之一。

 

2019年3月,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发布了药物性肝损伤指南。本指南主要总结了当前关于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诊断、管理以及最小化风险策略的相关内容并提出指导建议。

 

下载链接: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778

相关阅读:要点一览|2019年EASL临床实践指南:药物性肝损伤

 

7. 终末期肝病临床营养指南

 

终末期肝病(end-stage liver disease, ESLD)泛指各种肝脏损伤所导致的肝病晚期阶段。终末期肝病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是影响终末期肝病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应作为和腹水、肝性脑病等同样重要的并发症进行诊治。但是迄今为止,我国尚无针对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临床营养指南。

 

为了规范终末期肝病患者临床营养诊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共同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编写了《终末期肝病临床营养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终末期肝病患者临床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定、营养支持治疗和随访管理作出合理决策。

 

下载链接: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291

相关阅读:国内外最新肝病营养指南对比|指南解读

 

8.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9年版)

 

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药物不良反应,其中以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B-DILI)最为多见,危害性最大,也是我国药物性肝损伤常见原因之一,轻者表现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重者可致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部分患者因此不得不中止抗结核治疗,从而影响结核病的治疗效果。

 

为提高广大临床医生对ATB-DILI的认识及其处理水平,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了“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该指南总结了近年来ATB-DILI的最新研究进展,对ATB-DILI的定义、危险因素、发生机制、病理表现、临床分型和表现、诊断、处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了推荐意见及评估质量等级,为ATB-DILI的规范诊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下载链接: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317

 

9. 脂肪性肝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建议(2019 年修订版)

 

据统计,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率达29.81%,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为了规范和优化脂肪性肝病诊疗工作流程,提供更为合理的诊疗决策,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脂肪性肝病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与酒精性肝病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肝病与代谢学组,在13年版《脂肪性肝病诊疗规范化专家建议》基础上重新进行了修订,修订内容包括:(1)诊治中心/专病门诊的组织架构及功能;(2)筛查和评估;(3)临床处理;(4)特殊人群的管理;(5)监测与随访。

 

下载链接: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19187

 

10. 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

 

母婴传播是HBV感染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新生儿期感染后,90%以上表现为慢性感染,是家族聚集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所以,阻断母婴传播是消除HBV感染的关键环节。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基于系统评价证据,结合患者意愿,采用评估、制订和评价(GRADE)分级,遵循RIGHT报告标准,制订我国首部循证HBV母婴传播防治指南,以期为临床医师和妇幼保健相关人员提供围产期监测、干预和新生儿免疫的决策依据。

 

下载链接: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19129

 

11. 2019 APASL共识建议:慢加急性肝衰竭(更新版)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指在慢性肝病/肝硬化(先前诊断/未确诊)基础上的急性肝损伤,表现黄疸(血清胆红素≥5 mg/dL)和凝血障碍(INR≥1.5或PTA<40%),4周内并发腹水和/或肝性脑病,并与高28天死亡率相关。

 

2019年6月,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更新发布了慢加急性肝衰竭管理共识建议,第一版 APASL慢加急性肝衰竭于2009年发布,APASL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联盟共识于2014年发布,本文是在2014年版共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更新,主要内容包括慢加急性肝衰竭相关定义,治疗,肝移植以及儿童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管理等。

 

下载链接: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235

相关阅读:2019 APASL慢加急性肝衰竭最新共识(上)|临床必备

                  2019 APASL慢加急性肝衰竭最新共识(下)|临床必备  

 

12.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具体指标包括:新发感染率降低90%,病死率降低65%。为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威胁,需要90%以上的感染者得以诊断以及80%确诊的患者得以治疗。泛基因型DAAs方案的应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推荐方案。

 

为了规范和更新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实现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目标,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19年更新修订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下载链接: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19652

相关阅读: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更新要点一文速览|指南解读

 

13. 2019 AASLD实践指南:成人和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是一种由针对肝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所介导的肝脏实质炎症,以血清自身抗体阳性、高免疫球蛋白G和/或γ-球蛋白血症、肝组织学上存在界面性肝炎为特点,如不治疗常可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AIH的临床表现多样,一般表现为慢性、隐匿起病,但也可表现为急性发作,甚至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

 

2019年12月,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发布了《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实践指南》,本文是对2010年AASLD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指南的更新,主要基于当前证据以及专家观点等针对成人和儿童AIH的诊断和治疗提出指导建议。

 

下载链接: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19654

推荐阅读: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治:2019美国肝病学会实践指南核心推荐

 

14. 特别推荐: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

 

为提高我国罕见病规范化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罕见病患者健康权益,根据我委等5部门印发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我委组织国家卫生健康委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牵头制定了《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其中包含戈谢病、肝豆状核变性、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等可累及肝脏的罕见病变。

 

下载链接:http://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566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