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2019 ASH 速递 | 固定疗程iFCG方案治疗IGHV突变且无Del(17p)/TP53突变的CLL患者,MRD阴性率达100%

2019-12-24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24次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19年第61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MD安德森癌症中心公布了iFCG化学免疫治疗方案,即采用伊布替尼、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和obinutuzumab(GA101)联合一线治疗IGHV突变且无Del(17p)/TP53突变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报告内容整理如下。

 

研究背景

 

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和利妥昔单抗(FCR)联合治疗方案是fit CLL年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CLL10研究将FCR确定为首选的一线化学免疫治疗(CIT)。最近,E1912研究将一线FCR与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治疗CLL年轻患者进行了比较。与FCR组相比,伊布替尼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有所改善;但是,IGHV突变(M-IGHV)组的PFS没有差异。

 

通过对FCR的多项研究,已知M-IGHV患者可以长期获益。在MD安德森癌症中心(MDACC)FCR试验中,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对于M-IGHV患者,10年PFS约为55%,而在8年后达到稳定期,这表明这些患者的CLL可以治愈。因此,对于M-IGHV患者,CIT仍是一个合适的一线选择,因为它有固定的治疗时间和较长的无治疗间隔。

 

假设:1)达到较高的微小残留病阴性(U-MRD)可以改善PFS和OS;2)减少化疗的量可能会降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t-MDS/AML)的风险。因此,研究者制定了一种称为iFCG的CIT治疗方案,该治疗方案采用伊布替尼、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和obinutuzumab(GA101)联合,适用于IGHV突变且无del(17p)/TP53突变的年轻fit CLL患者。为了减少化疗暴露,iFCG治疗方案中仅包括了3个周期的化疗。

 

研究方法

 

研究者针对先前未经治疗的M-IGHV且无del(17p)/TP53突变的的CLL患者进行了II期研究(NCT02629809)。所有患者均具有2008 IWCLL治疗指征。在前3个周期中,患者接受了伊布替尼、氟达拉滨、环磷酰胺 和obinutuzumab联合治疗。前3个疗程结束后达到CR/CRi且骨髓(BM)U-MRD的患者接受额外9个周期的伊布替尼及3个周期的obinutuzumab治疗;其他患者接受额外9个周期的伊布替尼和obinutuzumab治疗。在12个周期结束时获得U-MRD(CR/CRi或PR)的患者停止所有治疗,包括伊布替尼。

 

第一年中,每3个周期即按照2008 IWCLL标准通过BM和CT扫描评估疗效。通过流式细胞术(灵敏度10-4)评估BM MRD。在第12个周期结束后,每6个月对患者血液中的MRD进行评估。对于有BM样本的患者,还通过二代测序(NGS)分析(灵敏度10-6)评估MRD。

 

研究结果

 

45例患者接受了治疗。治疗前特征见表1。


ASH357_副本-表1.png


中位随访时间为30.2个月。经过3个周期的iFCG治疗后,39%的患者实现了CR/CRi,89%的患者实现了BM U-MRD。在继续接受伊布替尼和obinutuzumab治疗期间疗效得到了改善(图1);第12个周期结束后,73%的患者实现CR/CRi,100%的患者实现BM U-MRD。45例患者中,有41例完成了所有计划的12个周期(4例退出了本研究,详情见下文)。

 

ASH357_副本-图1.png


 

根据试验设计,完成12个周期治疗的41例患者自全部达到U-MRD后均停用伊布替尼。 PFS和OS如图2所示。没有患者发生MRD复发、CLL进展或Richter转化,停用伊布替尼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8.7个月(范围0.2-28.8)。

 

ASH357_副本-图2.png


 

对于有BM样本的患者,还通过NGS分析评估了MRD。在3个周期iFCG治疗后,有68%(n=28)的患者在10-5灵敏度下实现U-MRD,50%(n=22)的患者在10-6灵敏度下实现U-MRD。在6个周期之后,相应的U-MRD率分别为83%(n=30)和58%(n=24)。在12个疗程之后,相应的U-MRD率分别为91%(n=22)和63%(n=16)。

 

患者退出研究的原因包括:1)因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死亡(见下文),2)肺鸟分枝杆菌(MAC)感染,3)obinutuzumab输注反应,4)患者自己的决定。1例死亡:男性,26岁,在第9个周期(接受伊布替尼及obinutuzumab治疗)期间发生CHF。该患者没有已知的心脏病合并症。在症状发作前几天开始服用减肥产品(拟交感神经药),因心力衰竭加重而死亡。另一例患者出现t-MDS。

 

58%的患者发生3-4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0%的患者发生3-4级的血小板减少症。6例患者发生中性粒细泡减少性发热(培养阴性:4例;PJP肺炎:1例;葡萄球菌皮肤感染:1例)。其他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引起的感染并发症导致的住院包括:肺炎(培养阴性)(n=2)、蜂窝织炎(n=1)、肺部MAC感染(n=1)、发热(n=1)、急性胆囊炎(n=1)和结肠炎(n=1)。

 

结论

 

对于M-IGHV且无del(17p)/TP53突变的年轻CLL患者,仅进行3个周期的iFCG方案化疗是有效的限时治疗方案。

 

医脉通编译整理自:https://ash.confex.com/ash/2019/webprogram/Paper131939.html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