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2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23次
作者:费金韬 郑博
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上周AHA 2019上公布的COLCOT研究又为冠心病抗炎治疗增加了可行性。近期已有三种抗炎方法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进行了大规模临床研究:IL-1β单克隆抗体(CANTOS研究)、小剂量甲氨蝶呤(CIRT研究)与秋水仙碱(COLCOT研究)。这里我们不妨把三项研究放在一起,进行一番比较。
入选患者
从时间点来看,新近发表的COLCOT研究最早引入了抗炎治疗,而CANTOS研究及CIRT研究较晚。CANTOS研究的患者范围较窄,需要心梗后长期hsCRP升高(存在慢性炎症)。CIRT研究除心梗患者外也将多支病变的患者纳入,但需合并2型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的高危因素,不过入选患者的中位hs-CRP仅1.6mg/L,远低于CANTOS研究的4.2mg/L。COLCOT研究的患者范围最宽,心梗患者即可,抗炎时间点更加激进,开始治疗时中位hs-CRP类似于CANTOS研究(4.28mg/L)。
治疗策略
三项研究中使用的药物机制各不相同。canakinumab为IL-1β单克隆抗体,在拮抗IL-1β后可以显著降低下游IL-6信号通路活性,从而抑制炎症反应。甲氨蝶呤通过抑制叶酸代谢来阻碍DNA合成,减少炎症细胞生成。秋水仙碱既可以通过抑制微管形成抑制炎症细胞生成,也可以减少粘附分子、炎症因子与炎性小体,起效方式多样。
三项研究均使用了双盲安慰剂对照以排除干扰。CANTOS研究的canakinumab使用最为便捷,隔3个月皮下注射即可,此前已证实对部分风湿性疾病有效。CIRT研究中低剂量甲氨蝶呤用法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类似,但剂量更加柔和,从每周5mg开始,在5-8周内逐渐增加至每周15mg。COLCOT研究中秋水仙碱用法用量与预防痛风或防止心包炎复发相同。
终点设置
在主要终点选择上,CANTOS研究仅包括心血管死亡与心梗、卒中事件,未纳入冠脉血运重建。CIRT研究与COLCOT研究的主要终点设置较为一致,在心血管死亡与心梗、卒中事件的基础上加入了心绞痛导致的紧急血运重建。
炎症指标变化
CANTOS研究中canakinumab可以直接作用于IL-1β→IL-6→CRP通路,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效果都明显降低IL-6与hs-CRP水平,剂量越大降低越明显。CIRT研究的低剂量甲氨蝶呤并未降低炎症指标,但并不说明低剂量甲氨蝶呤没有降低炎症指标的效果,未降低很可能是由于CIRT研究纳入标准中未规定hs-CRP水平,导致入组时hs-CRP中位值非常低。COLCOT研究纳入时患者还处于心梗急性期,尽管入组时hs-CRP较高,但很可能与CIRT研究类似的并没有慢性炎症,导致炎症指标相对安慰剂下降不明显。
治疗效果与副作用
除CIRT研究的小剂量甲氨蝶呤未证明有获益外,CANTOS研究的canakinumab与COLCOT研究的秋水仙碱均达到了主要终点阳性结果。
在次要终点上,CANTOS研究同样证实了canakinumab可减少关键次要复合终点发生率,但理论上可以预防与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并未证实。与主要终点相似,CIRT研究的次要终点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COLCOT研究中卒中与紧急血运重建显著减少,尤其是卒中减少了近3/4,此前荟萃分析也发现秋水仙碱可以明显减少卒中,是否存在独特机制仍未可知。
CANTOS研究中canakinumab增加了致死性感染或脓毒症、伪膜性肠炎、白细胞减少与血小板减少,但概率均较小,总体看来较安全,另外canakinumab毫不意外地减少了关节炎。CIRT研究中低剂量甲氨蝶呤增加了口腔疼痛、胃肠道不适、白细胞减少、肝酶异常、感染、新发肿瘤等多种不良反应,再加上无法证实获益,甚至没有获益趋势,试验被提前叫停。COLCOT研究中秋水仙碱增加了恶心、腹胀、肺炎的发生率,但均很少见,较为安全。
三项研究,到底给我们哪些启示?
其实早在上世纪末就有学者意识到炎症在冠心病中的作用。除上面提到近期三项大规模研究外,之前也有一些抗炎的尝试,比如21世纪初以TNF-α为靶标的探索,21世纪10年代后以Lp-PLA2、P38 MAPK为靶标的探索,不过均以失败告终。直到2017年CANTOS研究发现拮抗IL-1β后获益惊人,才重新燃起了学界对于抗炎治疗的兴趣。尽管在基础理论研究中这些途径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但阻断后获益并不是都能获得证实,不过至少发现IL-1β→IL-6途径存在潜力。
除了药物本身的差异,还提醒我们需要寻找适合抗炎治疗的人群。首先是本身存在慢性炎症背景的人群,比如CANTOS研究长期hs-CRP升高又找不到确切原因的患者,如果药物可以降低炎症标志物则有可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关于瑞舒伐他汀的JUPITER研究也部分证明这一观点。另外,心梗本身也是急性炎症反应,没有慢性炎症的心梗急性期患者也可能从抗炎治疗中获益,比如COLCOT研究的心梗≤30天的患者。
在看到药物减少事件的同时,副作用是否可以接受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目前已经获得证实的canakinumab与秋水仙碱副作用不大,尚可以接受,但也需要考虑感染高危、基础胃肠道疾病等特殊情况。
在冠心病的抗炎治疗领域,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参考文献:
[1] Tardif J C, Kouz S, Waters D D,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ow-Dose Colchicine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
[2] Ridker P M, Everett B M, Pradhan A, et al. Low-dose methotrexate for the prevention of atherosclerotic event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 380(8): 752-762.
[3] Ridker P M, Everett B M, Thuren T, et al. Antiinflammatory therapy with canakinumab for atherosclerotic disease[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7, 377(12): 1119-1131.
[4] Nguyen M T, Fernando S, Schwarz N, et al. Inflammation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in atherosclerosis[J].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9, 8(8): 1109.
[5] Everett B M, Donath M Y, Pradhan A D, et al. Anti-inflammatory therapy with canakinumab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e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8, 71(21): 2392-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