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识别PCI术后高出血风险患者的20条标准|指南共识

2019-05-23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30次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中,约有20%存在高出血风险(HBR)。对于接受PCI的高出血风险患者进行识别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但如何定义HBR人群尚缺乏统一标准。5月20日,由高出血风险学术研究联盟(ARC-HBR)制定的《2019共识文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高出血风险的定义》发布,基于对现有证据的回顾提出了高出血风险的20条标准,包括14项主要标准和6项次要标准。


14项主要标准


1. 需要长期应用口服抗凝药物;

2. 严重或终末期慢性肾脏病(eGFR <30 ml/min);

3. 中度或重度贫血(Hb < 110 g/L);

4. 6个月内发生需要住院或输血的自发性出血(或反复发作);

5. 中度或重度基线血小板减少症(定义为PCI前的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 100 × 10⁹/L);

6. 慢性出血体质;

7. 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

8. 过去12个月内存在活动性恶性肿瘤(除外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活动性恶性肿瘤定义为12个月内诊断和/或持续的治疗需求,包括手术、化疗或放疗);

9. 颅内出血史者;

10. 过去12个月内存在创伤性颅内出血(ICH)者;

11. 存在脑动静脉畸形(bAVM);

12. 过去6个月内有中度或重度缺血性卒中(NIHSS≥5分);

13.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期间拟行大手术;

14. 最近30天内的大手术或创伤。


6项次要标准


1. 年龄≥75岁;

2. 中度慢性肾脏病(eGFR 30-59 ml/min);

3. 轻度贫血(Hb:男性110~129 g/L,女性110~119 g/L);

4. 12个月内发生需要住院或输血的自发性出血,且不符合主要标准;

5. 长期应用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或类固醇类药物;

6. 任何时间发生的缺血性卒中,且不符合主要标准。


如果满足至少1个主要标准或者2个次要标准,可认为该患者属于HBR,需要警惕。


该共识文件提出了一个评估PCI术后高出血风险的实用方法,通过这一框架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以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定义高出血风险是第一步,出血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必须始终与血栓形成风险的评估进行平衡。


文献索引:Philip Urban, et al. Defining High Bleeding Risk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 Consensus Document From the 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 for High Bleeding Risk. Circulation. 2019; 139: 00–00.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9.040167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