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0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23次
缺血性脑
行为学危险因素的管理
1. 戒烟
让吸烟者增强戒烟意识,提高戒烟率,是预防卒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卒中患者应该坚决劝告其戒烟,同时要避免被动吸烟。建议采用综合性控烟措施,包括心理辅导、尼古丁替代疗法、口服戒烟药物等。
2. 过量饮酒或酗酒宣教
过量饮酒或酗酒会增加卒中的风险性,应戒酒或减少饮酒量,如需饮酒可以考虑轻到中度饮酒,即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摄入量不应超过20~30g,女性不应超过12~20g。
3. 适当的体力活动建议
➤ 从卒中预防的角度讲,不提倡剧烈的活动,因为剧烈运动可对各系统造成损害,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 对于能进行体力活动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建议每周3次以上的至少30分钟的锻炼;对于遗留功能残疾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建议早期开始体力活动,以预防及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血管危险因素的管理
1. 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和TIA的抗栓治疗
➤ 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耐受性、药物有效性及其他临床情况个体化选择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
➤ 对于轻型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起病3周内可合并使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之后改为75mg/d氯吡格雷维持治疗。
2. 合并心
➤ 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耐受性、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和肾功能、服用华法林治疗的INR值来个体化选择抗凝药物,华法林、阿派沙班或达比加群均可用于非瓣膜性房颤(阵发性或永久性)患者再发卒中的预防;华法林的目标剂量是维持INR在2.0~3.0;对于不能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可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需要慎重权衡安全性。
➤ 对于出血风险高(大面积
3.
➤
➤ 蛛网膜下腔出血,只有在破裂的
4. 血压管理
➤ 缺血性脑卒中或TIA合并
➤ 具体药物的选择和联合方案应个体化;在参考发病年龄、基础血压、平时用药、可耐受性的情况下,降压目标一般应该<140/90mmHg。
➤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
5. 血脂管理
➤ 对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合并
➤ 在以上四组患者中,对合并ASCVD,年龄低于75岁,或原发性LDL-C升高≥4.92mmol/L,年龄超过21岁;或无ASCVD,年龄40~75岁之间,LDL-C介于1.8~4.92mmol/L的糖尿病患者,其10年ASCVD风险≥7.5%;或无ASCVD、糖尿病,年龄40~75岁之间,LDL-C介于1.8~4.92mmol/L,10年ASCVD风险≥7.5%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应给予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其他患者则给予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
➤ 动脉粥样硬化起源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LDL-C≥2.6mmol/L,不论是否合并ASCVD,都应给予强效降脂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如果LDL-C<2.6mmol/L,没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可考虑给予强效降脂的他汀类药物治疗。
➤ 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总体上是安全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及治疗中,应定期监测肌痛等临床症状及肝酶(谷
➤ 对于有脑出血病史或脑出血高风险人群应权衡风险和获益,谨慎使用他汀类药物(表1-1-11)。
6.
➤ 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入院后,可考虑予空腹血糖、HbA1c或OGTT检查筛查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
➤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标为HbA1c<6.5%,血糖过低可能使病死率增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80mmHg以下。卒中伴发糖尿病患者的LDL-C水平通常建议控制在2.6mmol/L以下,极高危患者建议控制在1.8mmol/L以下。
7.
➤ AHA对代谢综合征的诊断需要至少满足以下任意三点:
①腹围增加;
②血三酰
③HDL-C<1.0mmol/L(男性)或HDL-C<1.3mmol/L(女性);
④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5mmHg;
⑤空腹血糖≥5.6mmol/L。
➤ 对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应针对异常的成分进行控制,尤其是血脂紊乱和高血压;此外,还应该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饮食控制、增加运动和减轻体重。
8. 血同型半胱氨酸管理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定义: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6μmol/L。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每日可给予
9. 特殊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TIA治疗
➤ 对于合并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斑块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应给予抗血小板和他汀药物治疗。
➤ 对于合并颅外颈动脉或椎动脉夹层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可考虑给予至少3个月的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
➤对于合并
➤ 对凝血功能异常没有使用抗凝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应予抗血小板治疗。
➤ 对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
➤ 对合并镰状细胞病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应慢性输血将
10.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TIA患者的治疗策略
➤ 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合并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
① 6个月内曾患TIA或缺血性脑卒中,同侧症状性
②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50%~69%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风险评估<6%,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伴发疾病等实施CEA,可能最适用于近期(2周内)出现半球症状、男性、年龄≥75岁的患者。
③ 可在最近一次缺血事件发生后2周内施行CEA。
④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50%的患者不推荐施行CEA。
⑤ 对于症状性颈动脉高度狭窄(无创成像>70%或导管成像>50%),围手术期死亡风险评估<6%的患者,可考虑行CAS。如果有CEA禁忌证或手术不能到达、CEA后早期再狭窄、放疗后狭窄,可考虑行CAS。对于高龄患者(>70岁)行CAS要慎重。
⑥ 支架植入术后应予抗血小板治疗,同时维持他汀治疗和控制危险因素。
➤ 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合并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
①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或TIA因颅内主要动脉狭窄超过50%~99%所致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325mg/d优于华法林,并且应将收缩压控制于140mmHg以下,维持高强度他汀药物治疗。
② 对于30天内发生由颅内主要动脉狭窄超过70%~99%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可以考虑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d,服用90天。
③ 不论狭窄程度如何,不宜进行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或颅内/颅外搭桥手术。
本文内容节选自《神经内科常见病临床思路精解》(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医脉通已获得出版社授权。欲了解更多内容,请阅读原版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