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1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34次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与所有急诊患者相同,初始治疗应集中在气道、呼吸和循环上。任何一种酒精都很少需要洗胃,除非患者在摄入有毒酒精后立即出现,可以通过鼻胃管吸出大量的有毒物质。
一旦怀疑甲醇或乙二醇中毒,应立即开始治疗。幸运的是,由于两种酒精都由酒精脱氢酶代谢,治疗是相同的,因此在实施治疗之前不需要区分这两种有毒酒精的类别。
甲醇或乙二醇的主要解毒治疗包括阻断乙醇脱氢酶。该酶可被乙醇或甲吡唑所抑制。有毒酒精的水平往往无法立即获得。因此,最理想的情况是,如果怀疑甲醇或乙二醇中毒,病人应接受负荷剂量的甲吡唑,同时酒精水平正在获得。由于甲吡唑的下次服用时间不超过12小时,因此,这一策略允许在下次治疗之前的12小时内让实验室检测血液水平。
乙醇对乙醇脱氢酶的抑制可取代甲吡唑的治疗,但研究强调,在可用的情况下,甲吡唑是一种安全性更高的治疗方法。对于某些病人,单用甲吡唑可能是一种明确的治疗,可以预防对血液透析的需求。
除阻断乙醇脱氢酶外,还应输注
如果怀疑乙二醇过量,病人还应每6小时接受静脉注射100mg硫胺素和50mg吡哆醇治疗。硫胺素和吡哆醇的目的是减少乙醛酸代谢为草酸,有利于形成毒性较小的代谢产物。
在过量使用甲醇时,应尽量使用碳酸氢钠,目的是彻底扭转酸中毒。实验室研究表明,当患者不处于酸中毒状态时,甲酸盐在肾脏中的排泄率高很多。因此,在甲醇中毒中,纠正酸中毒实际上加速了有毒化合物的消除,降低了毒性。
如果用乙醇作为解毒剂,推荐的目标血清浓度为100-150 mg/dL。由于乙醇可以抑制糖异生,所以
在药房中可以配制5%或10%的乙醇溶液。如果给予乙醇,则给予600 mg/kg的负荷剂量,然后滴注66-154 mg/kg/h,慢性酗酒者则需要给予最高的滴注速度。乙醇既可以静脉注射,也可以口服。
除低血糖外,乙醇输注还有其他副作用,包括醉酒、CNS抑制、
乙醇注射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一旦计算了频繁的血糖和血清乙醇水平测定的成本,乙醇解毒治疗往往比甲吡唑更贵。乙醇的不良反应也比甲吡唑更多。因此,由于总体成本较低,而且易于使用和安全的考虑,甲吡唑已成为甲醇或乙二醇中毒的首选解毒剂。
应给予甲吡唑负荷剂量15 mg/kg,随后剂量为每12小时10 mg/kg,共4次。由于甲吡唑在治疗48小时后诱导了自己的新陈代谢,如果需要额外的剂量,则剂量应增加至15 mg/kg。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甲吡唑需要再给药。药品说明书或当地中毒中心可以帮助提供重新给药策略。甲吡唑应持续至血清乙二醇或甲醇浓度低于20 mg/dL。
大量使用甲醇或乙二醇的患者经常需要血液透析。血液透析的适应证包括:
➤ 动脉pH< 7.10
➤ 碳酸氢钠输注后动脉pH下降>0.05
➤ 碳酸氢钠治疗后pH< 7.3
➤
➤ 初始血浆甲醇或乙二醇浓度≥50 mg/dL
医脉通摘译自:Alcohol Toxicity Treatment & Management. Medscape. Nov 01,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