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1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44次
作者:费金韬,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充足的睡眠对于大多数现代人,尤其医生和护士,往往可望而不可及。根据2017年发布的《中国医生生存现状调研报告》,八成的医生都会遭受熬夜或失眠的困扰。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我们把睡眠不足与心血管病的故事展示在这里,并给大家一个睡眠时间推荐,希望大家尽量睡得足、睡得好,建议病人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别忘了自己。
睡眠不足的心血管危害
1. 高
就算没有睡眠呼吸暂停这类睡眠疾病,仅仅是睡眠时间减少就可以使
2. 心脏舒张功能下降
在健康受试者中,仅1晚上的睡眠剥夺就可以在超声心动图中观察到左室舒张功能与左房舒张早期应变率下降。
3.
在健康受试者中,仅1晚上的睡眠剥夺就可以观察到QT间期较正常睡眠后延长,并且可以观察到心房内与心房间的电-机械延迟增加,很可能会增加
4.
目前,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认为睡眠不足可导致冠心病风险增加,不统一之处在于到底能增加多少。
一项纳入71617名45-65岁健康女性的前瞻队列研究认为,相比每晚睡8小时者,<5小时、6小时、7小时的冠心病风险分别增加45%、18%、9%。另一项纳入超过1万名35-55岁者的队列研究认为睡眠不足会使冠心病风险升高55%。在13026名
除此外,睡眠不足还会增加
睡眠不足为什么导致心血管病?
说了那么多睡眠不足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深究其原因又是为什么呢?还真有不少研究在探索其中的联系。
1. 自主神经系统异常
目前,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认为睡眠不足会使交感神经异常激活。长期交感神经兴奋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可以促进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冠心病、
另外,交感神经兴奋可能与下面提到的炎症、氧化应激、内皮功能障碍、糖代谢异常均有关系。
2. 激活炎症反应
近几年炎症是心血管领域研究的“显学”,比如2017年发表的CANTOS研究甚至表明,炎症对心血管的影响不亚于传统危险因素——血脂。
目前关于睡眠时间与炎症的研究莫衷一是,但大量研究发现就算只是稍睡眠不足(比如1天只睡4小时)仍可以使IL-6、TNF-α等炎症因子显著升高。
3. 增加氧化应激
睡眠不足可以通过增强氧化应激来促进
4. 内皮功能障碍
睡眠不足可以使
5. 高凝状态
部分研究认为睡眠<7小时/天可能导致血浆
6. 体重增加
睡眠不足可以使饥饿素(ghrelin)分泌增加而瘦素(leptin)分泌减少,使人易于饥饿、摄食增加;同时,睡眠不足会使人运动量减少,共同导致体重增加。
7. 糖代谢异常
睡眠不足可以使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β细胞反应性降低,导致
正确的睡眠应该怎样?
前面说了这么多,正确的睡眠时间究竟是多少呢?
2018年12月刚发表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来自21个国家、116632人的一项研究,将所有参与者的每日总睡眠时间分为≤6小时、6-8小时、8-9小时、9-10小时、>10小时共5组。
经过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等调整后,发现6-8小时总睡眠时间的人死亡与心血管事件复合终点率最低,相比之下≤6小时、8-9小时、9-10小时、>10小时的复合终点率分别增加了9%、5%、17%、41%,整体呈U型曲线。
图1 每日睡眠总时间与终点事件呈U型曲线
午睡的影响在这项研究中亦有涉及。通过将患者分成夜间睡眠≤6小时与夜间睡眠>6小时两组,发现夜间睡眠时间>6小时者随着午睡时间增加,死亡与心血管事件复合终点率反而会上升;而夜间睡眠≤6小时者,随着午睡时间增加,死亡与心血管事件复合终点率轻微下降,但改善效果并不显著。
图2 午睡时间与终点事件的关系受夜间睡眠时间影响
将午睡与夜间睡眠统一起来看,死亡与
图3 午睡与夜间睡眠共同影响终点事件
无独有偶,2017年与2018年各有一篇关于睡眠时间与死亡风险的荟萃分析,分别分析了短睡眠时间(<7小时)与长睡眠时间(>7小时)对死亡率的影响,发现7小时是最佳睡眠时间,无论更多或者更少均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图4 睡眠时间<7小时死亡风险增加
图5 睡眠时间>7小时死亡风险增加
根据2015年美国睡眠协会的推荐,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大多数人(18-64岁者),睡眠时间应保证在7-9小时。
表1 2015年美国睡眠协会推荐睡眠时间
既然本来就很难保证睡眠时间,并且近两年除上述以外的多项研究也都认为7小时的睡眠最好,所以就祝各位新的一年每天都能睡7个小时吧!如果做不到,适当午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生生存现状调研 2017年[C]. 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 2017.
[2] Tobaldini E, Fiorelli E M, Solbiati M, et al. Short sleep duration and cardiometabolic risk: from pathophysiology to clinical evidence[J]. 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2018: 1.
[3] St-Onge M P, Grandner M A, Brown D, et al. Sleep duration and quality: impact on lifestyle behaviors and cardiometabolic health: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 Circulation, 2016, 134(18): e367-e386.
[4] Wang C, Bangdiwala S I, Rangarajan S, et al. Association of estimated sleep duration and naps with mort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a study of 116 632 people from 21 countries[J].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8.
[5] Itani O, Jike M, Watanabe N, et al. Short sleep duration and health 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is, and meta-regression[J]. Sleep medicine, 2017, 32: 246-256.
[6] Watanabe N , Maki J , Itani O , et al. Long sleep duration and health 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is and meta-regression[J]. Sleep Medicine, 2018, 40:e344.
[7] Hirshkowitz M, Whiton K, Albert S M, et al.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s sleep time duration recommendations: methodology and results summary[J]. Sleep Health, 2015, 1(1): 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