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4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41次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文:
慢性乙肝最根本的治疗措施是抗病毒,通过遏制病毒复制,可以有效地稳定肝功,阻止或延缓
一、聚乙二醇干扰素
聚乙二醇干扰素是通过生物技术将干扰素与聚乙二醇连接的一种生物制剂,通过聚乙二醇化可以增加药物的半衰期,稳定血药浓度,延长给药时间,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干扰素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其主要是刺激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来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T细胞的活性,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增强机体自身的抗病毒能力。
聚乙二醇干扰素有α-2a和α-2b之分,疗效和副作用大同小异。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显示,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周,停药24周时随访,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2%-36%,HBsAg转换率为2.3% -3.0%。研究同样显示,对于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也取得类似疗效,停药3年HBsAg清除率为11%。
聚乙二醇干扰素的主要副作用是出现
二、恩替卡韦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同属核苷(酸)类药物,恩替卡韦相对应的核苷是鸟嘌呤,分子量为277.28。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的机制是通过抑制HBV DNA聚合酶的活性来阻断病毒的复制,因药物与病毒聚合酶的核苷结构具有高度相似性,故可竞争性地与病毒聚合酶结合,从而降低酶活性,终止病毒DNA链的延长。恩替卡韦具有强效抗病毒作用,早期的Ⅲ期临床试验提示,治疗48周时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转阴率为67%,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1%,ALT复常率为6%,肝组织病变改善率为72%。在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中,HBV DNA转阴率为90%,ALT复常率为78%,肝组织病变改善率为70%。
恩替卡韦耐药率低,据文献报告,在核苷类药物初治的患者中,恩替卡韦治疗5年的累积耐药发生率为1.2%,但在已发生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中,恩替卡韦治疗5年的累积基因型耐药发生率可达51%,这也提示,初治时药物选择的重要性。
恩替卡韦需要关注的副作用是乳酸性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多见于失代偿性肝硬化或
三、替诺福韦
替诺福韦同样具有强效的抗病毒作用,其对应的核苷是
替诺福韦潜在的副作用是肾功能损害,认为与线粒体毒性和干扰肾小管功能有关。临床上,对已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慎用替诺福韦,用药过程中应定期检测
四、疗程及药物的联合应用
聚乙二醇干扰素每周1次给药,疗程视效果1-2年不等,有治疗反应者延长疗程可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sAg清除率。核苷类药物无固定疗程,我国指南建议,HBeAg阳性患者总疗程应在4年以上,当出现HBeAg/HBeAb转换后仍需巩固治疗3年以上方可停药;HBeAg阴性患者,疗程不确定,指南推荐应在HBsAg消失后,至少再巩固治疗1.5年以上方可停药;肝硬化患者应终身采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
聚乙二醇干扰素可以和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序贯治疗或联合治疗,但如何序贯,如何联合尚无一个完美的答案,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采用序贯治疗或联合治疗,其疗效可能有所增加,但由此也会带来更多的不良反应和更大的经济负担,这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加以考虑。不建议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联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5年更新版),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12):1941-1960.
[2] Jonas, et 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Entecavir Versus Placebo in Children With Hepatitis B Envelope Antigen–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Hepatology, 2016, 63(2):377-387.
[3]
[4] 江宇泳,蔡皓东.替诺福韦的肾脏-骨骼毒性及其防治,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4,16(3):163-167.
[5] 张文宏,张大志,窦晓光,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共识,中华肝脏病杂志,2017;25(9):67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