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2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34次
本文为出版社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1.
2. 红细胞生长抑制因子影响:晚期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清中有红系造血的抑制物,如甲状旁腺激素、精
3.
4. 失血:血小板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倾向;频繁抽血化验、血透失血。
5.
6. 造血原料缺乏:长期低蛋白饮食,
鉴别诊断
肾性贫血多有较长的肾脏病史,部分患者以贫血为首发症状就诊,病史缺如易被忽视,常误诊为
1.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有多种病因所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组贫血,其特点为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数减少、骨髓增生明显减低、骨髓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一般无脾肿大,可呈进行性贫血伴出血和继发感染,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但须排除其他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因肾性贫血也可有全血细胞减少,应注意鉴别。
2.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由铁缺乏和铁利用障碍引起
3. 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所致,其特征为外周血红细胞MCV和MCH均高于正常,骨髓幼红细胞显示典型巨幼细胞改变,幼红细胞糖染色呈阴性反应,有明确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而尿毒症病人和血液透析病人也可有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发生巨幼细胞性贫血。
4.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果骨髓能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
5. 继发性贫血
常为慢性病性贫血,除
本文内容节选自《肾脏疾病并发症鉴别诊断与治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欲了解更多内容,请阅读原版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