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7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29次
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抗血小板治疗,对ACS合并卒中/TIA患者至关重要
血小板参与ACS和卒中病理的各个环节。尽管目前ACS和卒中领域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斑块愈合缓慢、病变持续进展等问题仍长期存在,易诱发血小板凝集、血栓形成,导致高再发风险。因此,长期抗血小板治疗能帮助促进斑块愈合和预防进展,降低再发风险,对ACS合并卒中患者至关重要。
2016《急性冠脉综合征抗栓治疗合并出血防治多学科专家共识》建议,ACS合并
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是抗血小板治疗面临的主要挑战
抗血小板治疗是把双刃剑,在改善缺血的同时增加出血风险。在出血事件中,ICH的后果最为严重。
美国AHA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ACS患者发生ICH后死亡率高达33%。一项Meta分析纳入25项研究,共计2,400,645例行PCI的患者,发现PCI术后ICH使死亡风险增加23倍。一项Meta分析纳入36项研究,共计8,145例ICH患者,旨在观察ICH患者的预后,结果发现ICH幸存者残疾率高达61%~88%。一项回顾性研究共纳入1995~2013年就诊于国立台湾大学医院卒中中心的4,578例急性ICH患者,分析结果发现,发生ICH后幸存者复发ICH风险高达20%。
颅内出血不仅后果严重,且在既往卒中史患者中发生风险高。瑞典全国性缺血性卒中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既往缺血性卒中≤1年的患者,ICH风险为无卒中患者的15倍。一项Meta分析显示,既往卒中/TIA史为ACS患者ICH的独立预测因子。
平衡缺血和出血,氯吡格雷是ACS合并卒中患者的合理选择
CAPRIE研究纳入19,185例近期缺血性卒中、
基于这项里程碑性的大型研究,国内外多个指南一致推荐氯吡格雷用于ACS合并卒中/TIA史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其中,2016年《欧洲
SCORATES研究共纳入了33个国家的674个中心,包括13,199例非缺血性卒中/TIA的高危人群,未接受过静脉或动脉溶栓治疗,也未患有心源性卒中。患者发病后24小时内随机接受
一项研究表明,在抗凝治疗时,亚洲人群较白种人表现出4倍的ICH风险。中国的一项研究旨在探讨中国ACS患者行PCI后,使用替格瑞洛治疗1年的出血风险及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对中国行PCI的ACS患者,替格瑞洛致ICH风险高达1.5%。
国内外指南一致将既往ICH作为替格瑞洛的禁忌证。2015年《欧洲
CHARISMA研究一项随机、双盲研究,纳入9,478例既往有心肌梗死、卒中和PAD的ACS患者,分别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或安慰剂+阿司匹林,随访27.6个月。结果显示,与阿司匹林单药相比,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显著降低既往有卒中病史的ACS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发生率,同时不增加致死性和ICH在内的严重出血风险。
《急性冠脉综合征特殊人群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建议》对
小结
➤既往卒中史的ACS患者缺血风险高,应积极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易引发既往卒中史ACS患者出血风险,既往卒中史是ICH的危险因子,因此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是抗血小板治疗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比阿司匹林和新型P2Y12抑制剂,氯吡格雷疗效和安全性更具优势,是ACS合并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合理选择。
专题报道: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心血管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