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4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36次
医脉通采访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近年来,关于阿司匹林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俊堂教授接受医脉通专访
医脉通:许教授,您好!我们知道,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近期发表的ARRIVE、ASCEND和ASPREE三项研究均不支持相应的人群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对此您有何看法?您如何评价这3个研究?如何看待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地位呢?
许俊堂教授:正如你所说,阿司匹林的地位是非常稳固和坚实的。在
ARRIVE试验和ASCEND试验入选的都是一级预防的人群,是尚未发生ASCVD者,他们可能存在一些危险因素。比如,ARRIVE试验中参与者的10年ASCVD风险为5%~10%,最后发现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事件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该研究还证明了一点,阿司匹林没有明显地增加风险,相对比较安全。近年来,对生活方式改善的重视、他汀类药物出现、对危险因素控制的重视,发现10年ASCVD风险5%~10%的这一组人群实际上风险是非常低的,几乎都变成了低危患者,所以得出这样的结果也是在预期之中的。这些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对于低危的患者,阿司匹林的获益不明显,上述阴性结果一点也不意外。
ASCEND试验入选的是糖尿病患者,但总体上是风险相对较低的糖尿病患者。在以往的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或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指南中,对糖尿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规定非常严格,要求在50岁以上、有1个其他危险因素,或者已经有了靶器官损害,比如出现了微量白蛋白尿,这时候才用阿司匹林,也就是规定糖尿病中真正的高危或极高危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这一研究中入选的很多糖尿病患者实际风险并不高。尽管以往认为糖尿病是
ASPREE试验入选的是没有ASCVD的老年人,可能存在危险因素但相对比较少,风险较低,结果显示,该组人群使用阿司匹林不但没有获益,出血风险反而是增加的,其结果也是预料之中的。
实际上,这三个试验加在一起,说明了一个问题——在中低危人群,使用阿司匹林是不获益的,这与我们以前的认知也没有明显的差别。
医脉通:那么,为什么近期的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研究都不获益呢?
许俊堂教授:大家都知道,以往的内科医师健康研究(PHS)、女性健康研究(WHS)和男性医师研究(BDT)等都是阳性结果,这批参与者相对也比较低危,结果阿司匹林是获益的,为什么新公布的三个试验不获益呢?时代变了,很多临床试验其实是不可重复的,即使完完全全采用原来的入排标准,执行过程也是一样的,也不一定能重复原来的试验。为什么?
在十年前、二十年前,疾病是怎样治疗的?那个年代,他汀的使用还不普遍,生活方式干预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后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那个年代事件的发生率相对要高。在一个事件率高、危险程度高的群体中,使用阿司匹林可以获益是可以理解的,研究也证明阿司匹林在当年的这些群体确实是有效的。
而今天,我们非常重视一级预防,重视生活方式的改善,重视危险因素的早发现、早控制、早达标(例如
医脉通:哪些情况下,需要使用阿司匹林进行ASCVD的一级预防呢?
许俊堂教授: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也就是10年ASCVD风险在10%以上需要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手机APP的风险评估软件来计算风险,专业网站也提供相应服务。
对于
对于糖尿病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有一个其他危险因素或者伴有靶器官损害,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另外,如果单个危险因素特别严重,比如家族性
极高危的高血压患者,要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也要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医脉通:服用阿司匹林时,如何降低出血风险?如果患者发生出血,应如何处理?
许俊堂教授:任何一个抗栓药物在使用之前和使用当中都要评估出血风险,平衡获益和风险。要常规进行评估,要把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都找到。例如,对
高血压患者要先控制好血压水平,以降低出血风险。另外,还要看血液系统有没有问题、既往有没有出血倾向等等。凡是可以控制、可以处理的危险因素都要把它解决掉,从而降低出血风险,这样就不影响阿司匹林的使用。
如果患者存在胃肠道出血高风险,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时可以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果患者不能耐受阿司匹林,可以考虑使用氯吡格雷等药物来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