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5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21次
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血钾水平升高引起的常见
在第二十九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GW-ICC)上,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仁光教授结合临床实例,对高钾引起的这些复杂心电图改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高钾致慢性房颤患者的窦-室传导
患者女性,49岁。1982年8月14日因“
入院心电图(图1)可见:P波消失,V1、V3可见纤细的f波,RR间期不等;QRS时间0.08s,电轴+120°,QRS波形V1呈qR型,V3、V5呈Rs型;Ⅱ、Ⅲ、V3、V5的ST段呈水平或下垂型下移;V3、V5导联T波倒置。心电图诊断:
图1
入院后经强心、利尿、补钾等常规治疗,心衰基本控制。9月17日因饮食不当,
图2
图2可见:P波、f波均消失,RR间期规则(RR间期差<0.12s),室率41 bpm。与图1对照QRS-T波均有明显改变,QRS时间由0.08s增至0.12s;QRS电轴由+120°左移至-45°;QRS波形Ⅰ由rS变为Rs,Ⅱ、Ⅲ、aVF由以R波为主变为rS型;V1由qR变为rS,V3、V5由Rs变rS; V3、V5的T波由倒置转为双支对称尖耸,提示高钾。急测血钾为8.50 mmol/L。
经处理,血钾水平逐渐降至5.50 mmol/L,心电图(图3)可见:在Ⅲ导联(20 mm/mv)可清楚地看到直立的窦性P波,示窦性心律,频率70 bpm,PR间期0.14s,QRS时间恢复为0.08s,波形恢复。
图3
结合图3,提示图2的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高钾致弥漫性完全性心房肌传导阻滞(即窦-室传导);室内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心室肌传导阻滞。
当血钾降至4.75 mmol/L,心电图转为房颤(图4),以后多次心电图均为房颤。
图4
本例分析结果表明:(1)高钾抑制房内传导,可使多年的慢性房颤终止;(2)只要窦房结功能正常,可出现一过性的窦性心律和窦-室传导。
高钾致窦-室传导的文氏现象
男性,47岁。1996年11月8日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陈旧性
图5
入院后经抗炎、强心、利尿和扩血管治疗,左心衰和肺内感染基本控制。但患者出现心包炎、心包积液,尿少至无尿,血钾升高(不接受透析),23日血钾7.09 mmol/L。心电图(图6)示窦性心律(100 bpm),较入院时有明显动态变化:P波振幅较入院时降低,QRS波群时间由0.06s增至0.10s,示高钾引起房内和室内阻滞。
图6
25日血钾7.84 mmol/L,心电图(图7)示P波消失,QRS增宽至0.18s,波形与23日基本相同,室率94 bpm。示窦-室传导、室内阻滞。
图7
26日心律变不规整,心电图(图8)示QRS进一步增宽达0.22s;RR间期长短交替出现,符合3∶2文氏周期,为窦-室传导的文氏现象。随后,室率进行性减慢至心室停搏。
图8
本例分析结果表明:(1)窦-室传导中同样可发生文氏型房室阻滞;(2)其阻滞部位可能在房室交接区,也可能在结间传导。
高钾致窦-室传导文氏现象伴两种形态的QRS波
患者女性,79岁。临床诊断:
心电图:P波消失,QRS增宽,节律不整,形态基本可分为两种:(1)QRS时间0.16s,V1呈rS,V5呈RS,均出现在长RR时,其aVF、V1、V5导联T波尖耸,符合高钾;(2)QRS时间0.20s,与前一种相比,V1中r降低S加深,V5中R变粗钝,呈左束支阻滞型,出现在RR相对较短时,其后aVF导联T波可见明显切迹、V6导联T波双峰。初看曾误认为是双源性加速性室性逸搏心律(图9)。
图9
但两种形态的RR间期均不等、不成节律。结合患者血钾9.90 mmol/L,P波消失,想到了窦-室传导的可能。仔细分析RR间期,见RR间期不规整中有规律(图10)。
图10
短RR间期被长RR间期间隔成组出现(R2-R5-R10-R13),符合等传间期整数倍率(窦周期为0.52~0.57s,窦-室传导比例为4:3~6:5)。提示窦-室传导的文氏现象。长周期QRS时间0.16s,为高钾致弥漫性心室肌传导阻滞;短周期QRS时间进一步增宽(0.20s),呈左束支阻滞型,可能为高钾致快心率依赖性左束支阻滞。
按照高钾血症治疗3h后,血钾降至5.66 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P间期0.52~0.54s;房室1:1传导,PR间期0.20s;QRS时间0.08s;II、III、avF导联T波尖耸,仍有高钾T波改变(图11)。
图11
结合治疗后的图11,进一步证实图9的诊断:窦-室传导的文氏现象,并快心率依赖性左束支阻滞。
本例分析结果表明:(1)高钾引起的束支阻滞可呈心率依赖性;(2)窦-室传导的文氏现象造成RR不等,使心率依赖性束支阻滞得以表现;(3)当两者并存时,由于RR的不规则,和QRS波的形态不同,常给诊断带来困惑。注意:RR不规则中的规律——文氏现象;QRS时间波形改变与频率的关系——心率依赖性束支阻滞。
高钾血症致心脏多部位传导阻滞
患者男性,58岁。
心电图(图12):在做图时初看T波高尖,QRS明显增宽,其前未见P波。结合临床曾考虑为高钾致窦-室传导和室内阻滞。即给予10%
图12
但回办公室仔细测量:
(1)P波:在QRS前虽未见P波,但细看V1、V2导联T波后可见正向P波,频率55 bpm,PR间期0.44s。以此PR间期再观测肢体导联,在Ⅱ、Ⅲ、aVF导联T波后均可见低幅、宽达0.22s的P波,aVR导联可见浅的负向P波,aVL导联可见负正双向P波。示房内阻滞,I度房室阻滞。
(2)QRS波群:时间0.20s,QRS增宽初始(0.12s)较均匀(心室肌阻滞);终末明显粗钝,在V1、V2呈粗钝的r′波,V5、V6呈粗钝的S波(右束支阻滞);额面QRS心电轴-45°,Ⅱ、Ⅲ、aVF呈rS型(SⅢ>SⅡ),Ⅰ呈Rs型,aVL呈qR型(左前分支阻滞)。
(3)ST-T:T波在Ⅱ、Ⅲ、aVF、V2-5导联对称高尖,基底部变窄,呈帐篷型;ST段在肢体导联水平方向延伸≥0.12s;QT间期0.48s。
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致心脏多部位阻滞(房内阻滞、I度房室阻滞、右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心室肌阻滞);复极改变负荷高钾血症、低钙血症。
治疗30分钟后患者肢体活动逐渐恢复,心电图(图13)示:P波清楚,0.12s,频率66 bpm;QRS时间缩为0.10s;V5导联R波3.4 mV,Rv5+Sv1为5.1 mV;PR间期缩为0.22s;右束支和左前分支阻滞消失,T波振幅降低,QT间期0.40s。
图13
透析4h结束时血钾4.71 mmol/L,血钙2.89 mmol/L,PH 7.39。心电图(图14)示:P波时间0.11s,PR间期0.18s,QRS时间0.08s,QT间期0.38s,心房、房室、室内传导均恢复正常。
图14
本例分析结果表明:(1)高钾可同时引起心脏多部位阻滞,应注意:P波低宽伴PR明显延长——窦-室传导;心室肌、束支、分支阻滞的特点不同;(2)本例血钾9.75 mmol/L时,仍可有P波:窦-室传导与血钾增高程度有关(8.5 mmol/L),但同时受临床情况(离子、酸碱、药物、原发病、心脏状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