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动脉血气后按压止血究竟要几分钟?

2018-07-09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37次

作者:唐朝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动脉血气分析能客观反映呼吸衰竭的性质和程度,是判断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可靠方法,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及纠正酸碱度和电解质失衡有重要意义,在急诊及ICU运用非常广泛。采血部位一般选择浅表、易于触及、体表侧支较多的动脉,如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等。



昨晚,我给一位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患者抽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因患者桡动脉搏动不明显,便在左侧腹股沟处抽股动脉血,穿刺后按压了10分钟,穿刺点未再渗血。过了半个小时再去查看了一下,局部也无出血、无肿胀,于是便不再留意。


早上,患者诉说左腹股沟区疼痛,一看,局部大片青紫色的淤血斑,可触及一9 cm x 9 cm的包块,疑为动脉穿刺后出血形成的血肿。为谨慎起见,特请外科医生会诊。外科医生进行详细体检后,基本排除了肿块为“疝气”等疾病的可能性,仍考虑为血肿。


生怕自己操作中的失误,后来翻阅了《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的两位授课资料,关于按压时间见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


结果一:


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解读2017.11.11


结果二:


来源:大连医学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2.17 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标准共识


以上截图是在网上查到的资料结果不同,没有亲自听两位老师授课,可能会断章取义。但一般经验告诉我们:动脉穿刺术后的止血时间与该穿刺部位血管内压力呈正相关,从凝血机制看来,外源性凝血过程仅需10~12 s,内源性凝血时间为5~10分钟,穿刺点一般在术后15分钟内可凝血。


生理性止血是机体重要的保护机制之一,其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3个过程。



临床上常用小针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自然流出,然后测定出血延续的时间,这段时间称为出血时间,正常为1~3分钟。出血时间的长短可以反映生理性止血功能的状态。生理性止血功能降低时,可有出血倾向;而生理性止血功能过度激活,则可导致血栓形成。


我们经常采用的人工压迫是为了使血流减慢,血小板进一步沉积和黏附,同时使大量凝血因子被激活形成凝血块,达到防止穿刺点出血的目的。动脉血气穿刺拔针后需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按压5~10分钟,并告知患者不要洗澡或擦拭穿刺部位。


事后,考虑该患者出凝血时间延长,又较烦躁,可能导致血管内穿刺点未真正闭合或闭合后又破溃、缓慢渗血导致血肿。通常引起股动脉穿刺点出血的因素很多,如反复穿刺或刺穿动脉、全身肝素化、凝血机制障碍、高血压、过早下床活动、咳嗽、用力排便等使腹腔内压增加时,均可能诱发再次出血。


通过这个案例反思三个问题:


① 是不是加压时间越长,出血几率越小?


错,有研究显示:手压15 分钟和手压1.5 h均能达到预防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的目的,且出血率差异无显著性。而且患者术后加压时间越长,发生术肢麻木的可能性越大,进而导致患者舒适的改变甚至发生术肢静脉血栓的可能性。


② 有没有“偷懒”的压迫止血方法?


抽完血气在床边按压10 分钟感觉是件很无聊的事,今天查资料看到有位同仁介绍了一种好方法,但只针对桡动脉!


将一个直径约2 cm的无菌棉球按压在穿刺处,用长10~15 cm的医用胶布,沿患者手臂缠绕一周,适当加压固定(以患者不感到不舒适为宜),5~10 分钟后观察止血后撤去。此法一方面省去了按压止血的时间,第二避免人为的按压时的移位而造成的出血。


③ 如何做到科学压迫止血?


在传统习惯上,我们为了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常使劲或应用较大的力气压迫损伤局部的动脉管壁,施压力度以超过动脉收缩压峰值,在指下动脉跳动时感觉无血液通过为限。在很多情况下往往达到局部动脉血管管壁塌闭、血液驱除的功效。


这样不但由于较大的外力直接压迫血管平滑肌而导致其收缩不良,而且由于创面局部血液的有效驱离,局部缺乏或相对不足生理性止血所必需的血小板与相关的凝血因子,影响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与血液凝固,最终导致止血时间的延长。


因此正确的操作应该是这样的:动脉血气抽取完毕之后均采用手指压迫止血,适当施压,施压力度以平衡或稍低于动脉收缩压力值为度,在指下动脉跳动时感觉仍有一定量的血液通过为限。这样可以充分发动并利用机体自身的止血天赋!


参考文献:

[1]徐群, 吕小平, 求卓利. 施压力值对动脉穿刺后局部创面有效止血的时效影响[J]. 中国伤残医学, 2013(8):397-398.

[2]陆利民, 王锦. 生理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6.

[3]潘夏蓁. 临床护士日记[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