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北京报告14例登革热病,带你回顾登革热的诊疗知识

2018-06-28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35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今年,我国有多个省份出现登革热病例。昨日,北京市卫计委公布了最新疫情。截至6月25日,新加坡、泰国等多国报告登革热疫情,我国也有多个省份有登革热病例的报告。目前,北京已报告14例登革热境外输入病例。作为国际化都市,北京与疫情发生国家存在持续的人员往来,蚊媒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风险依然存在。


登革热是有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登革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 急性起病,突发高热,明显疲乏、厌食、恶心等,常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等症状,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等。


皮疹:于病程第3~6天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3~5 d。


➤ 出血倾向:部分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如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点、牙龈出血、鼻衄束臂试验阳性等。


➤ 严重出血:皮下血肿,肉眼血尿,消化道、胸腹腔、阴道、颅内等部位出血。


➤ 严重脏器损伤:急性心肌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肝损伤、急性肾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表现。


休克心动过速、肢端湿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3 s、脉搏细弱或测不到、脉压差减小或血压测不到等。


实验室检查


➤ 白细胞计数减少和/或血小板减少。

➤ 登革病毒IgM抗体阳性。

➤ 发病5 d内的登革病毒NS1抗原检测阳性。

➤ 登革病毒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长或阳转。

➤ 从急性期病人血液、脑脊液或组织等中分离到登革病毒。

➤ 应用RT-PCR或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出登革病毒核酸。


登革热的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做出登革热的诊断。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作出诊断。


1. 疑似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地有登革热病例发生),或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

2.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细胞、血小板同时减少,单份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3. 确诊病例: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急性期血清检测出NS1抗原或病毒核酸,或分离出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转或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


登革热的鉴别诊断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多样,注意与下列疾病相鉴别。与发热伴出血疾病如基孔肯雅热、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鉴别;与发热伴皮疹疾病如麻疹荨麻疹、猩红热、流脑、斑疹伤寒、恙虫病等鉴别;有脑病表现的病例需与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相鉴别;白细胞及血小板减低明显者,需与血液系统疾病鉴别。


登革热的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 措施。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早防蚊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 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一) 一般治疗。


1. 卧床休息,清淡饮食;

2. 防蚊隔离至退热及症状缓解;

3. 监测神志、生命体征、冢量,血小板,HCT等。


(二) 对症治疗。


1. 退热:以物理降温为主.;

2. 补液:口服补液为主;

3. 镇静止痛:可给与安定、颅痛定等对症处理。


(三)重症登革热的治疗。


除一般治疗中提及的监测指标外,重症登革热病例还应进行电解质的动态监测。对出现严重血浆渗漏、休克、ARDS、严重出血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应积极采取相应治疗。


1. 补液原则:重症登革热补液原则是维持良好的组织器官灌注。可给予平衡盐等晶体液,渗出严重者应及时补充白蛋白等胶体液。根据患者HCT、血小板、电解质情况随时调整补液的种类 和数量,在尿量达约0.5 ml/kg/h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静脉补液量。


2. 抗休克治疗:出现休克时应尽快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同时积极纠正酸碱失衡。液体复苏治疗无法维持血压时,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严重出血引起的休克,应及时输注红细胞或全血等。有条件可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指导治疗。


3. 出血的治疗:


(1)出血部位明确者,如严重鼻衄给予局部止血。胃肠道出血者给予制酸药。尽量避免插胃管、尿管等侵入性诊断及治疗;

(2) 严重出血者,根据病情及时输注红细胞;

(3) 严重出血伴血小板显著减少应输注血小板。


4. 其他治疗:在循环支持治疗及出血治疗的同时,应当重视其他器官功能状态的监测及治疗;预防并及时治疗各种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登革热诊断(节选) [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8,11( 2 ): 83-8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版.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