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5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39次
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引起
➤暴食:食物来源的嘌呤绝大部分生成尿酸,摄入大量食物时,嘌呤代谢加速导致
➤饮酒:
➤天气变化:气候突然变冷,关节着凉,关节局部温度降低,血液中的尿酸容易在关节析出形成尿酸盐结晶而诱发痛风。
➤药物:一些药物干扰了尿酸从肾脏的排泄而导致血尿酸突然升高,如阿司匹林药物干扰了尿酸从肾脏的排泄而导致血尿酸突然升高,感染可导致白细胞升高,组织细胞大量破坏,代谢性酸中毒等,引起尿酸产生过多和尿酸排泄障碍,血尿酸快速升高。
➤过劳:过度劳累可导致机体能量大量消耗,代谢废物堆积,干扰了尿酸的排泄而诱发痛风发作。
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有哪些?
➤急性多起急骤,常在夜间突发,可因疼痛而醒并且彻夜不能入睡。病情反复发作,最初多发生在踝、手、腕、膝、肘关节,极少发生于盆骨、脊柱、肩等躯干部各关节,或游走性关节炎也是痛风关节炎早期症状。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一般持续3-10天,也有数周后才缓解的。
➤但随着进入慢性期后,尿酸钠在关节内沉着逐渐增多,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缩短,受累关节增多,疼痛加剧,炎症不能完全消退,出现痛风石,多见于关节和肾脏,外耳的耳轮、跖趾、指间和掌指关节等处也会出现痛风石,随着风石的不断沉积增多,导致关节肥大、畸形、僵硬、活动受限等。
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目前最常用的痛风诊断标准仍沿袭美国风湿病学会(ACR)颁布的诊断分类标准。
➤1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史。
➤炎症的发作在1d内迅速达到高峰。
➤单个关节受累。
➤受累关节表面红肿。
➤ 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发作。
➤单侧跗骨间关节受累。
➤痛风石被证实或可疑存在。
➤
➤X线片显示为非对称性单关节肿胀。
➤X线片显示为不伴有浸润性骨质破坏的囊状骨缺损。
➤发作期的关节积液内检查到尿酸-钠晶体。
➤发作期关节积液的细菌培养阴性。
具备上述13项中的至少6项标准,或关节积液内找到尿酸盐晶体,或镜下检出痛风石内含有尿酸盐结晶时,即可以明确诊断。2015年ACR及EULAR颁布了最新的分类标准,将超声和双能CT等影像学诊断技术加入了分类当中,并考虑了解发作时血尿酸水平可能不高的情况。但新标准仍有局限性,只适用于有或曾有痛风发作症状的患者,将无症状的HUA和有MSU晶体沉积的患者排除在外。由于痛风患者存在较大的临床异质性,对于不满足新标准的痛风患者,我们仍需要参考既往的分类标准进行个体化评估。
痛风性关节炎的非药物治疗有哪些?
卧床休息:在急性期,患者需卧床休息,目的是使患病关节得到充分、有效地制动,并且使患肢抬高,以加快患部的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因子的消退,制动时间一般维持在3 d至患部疼痛缓解。同时,患者的心理作用对痛风的治疗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正确引导患者对痛风有一个全新的、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加强患者对疾病本身的正确认知。
调整日常生活方式:合理调整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对痛风患者后期恢复产生极其重要的价值。患病后,治疗仅仅作为短期内的一种手段,但人们的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将在预防此种疾病过程中产生更加长远的影响。生活方式的调整, 例如
饮食结构:临床上可将患者的饮食结构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避免食用食物:动物内脏、高蛋白及高热量食物, 所有患者应当避免过量饮酒 (男性2份/d, 女性1份/d) , 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或发作频率较频繁的患者应禁止饮酒;第二类为限制食用食物:牛、羊、猪、海鲜(含高嘌呤食物如沙丁鱼、贝壳类动物) 等、甜品、酒类, 尤其是啤酒;第三类为鼓励食用食物:低脂或无脂乳制品、蔬菜、水果等。
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有哪些?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尽早给予药物控制,越早治疗效果越佳。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若无禁忌推荐早期足量使用NSAIDs制剂。但NSAIDs主要存在消化道溃疡、胃肠道穿孔、
秋水仙碱:是目前治疗痛风、尤其是严重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但对慢性痛风治疗无效。在痛风发作36h内开始使用,初始剂量为1.0mg,以后1-2h服用0.5mg,但24h内总的剂量不超过6mg。秋水仙碱不良反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常见有恶心、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常用药物,主要用于伴有较重全身的严重急性发作且经秋水仙碱或NSAID治疗无效的痛风患者以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注意预防感染、
生物制剂:对痛风频繁发作,但禁忌使用或无法耐受秋水仙碱、 NSAIDs 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口服及注射均禁忌)的患者, 应考虑使用 IL-1 阻滞剂控制痛风发作。但是,使用 IL-1阻滞剂会增加脓毒血症的风险 ,因此近期感染史是使用抗 IL-1 生物制剂的禁忌证之一。
痛风性关节炎如何进行降尿酸治疗?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禁止使用降尿酸药物,不仅没有抗炎止痛作用,而且会使血尿酸下降太快,促使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形成不溶性结晶而加重炎症。急性症状缓解(≥2周)后方可开始降尿酸治疗;血尿酸应长期控制在360μmol/L(6.0mg/dl)以下;对于有痛风发作的患者,尿酸需控制在300μmol/L(5.0mg/dl)以下;降尿酸治疗须终身维持。
参考文献:
[1] Yu K H, Chen D Y, Chen J H, et al. Management of goutandhyperuricemia:Multidisciplinary consensus in Taiwan.[J]. InternationalJournalof RheumaticDiseases, 2018, 21(Suppl. 9).
[2] 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共识专家组. 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 2017,56(3):22-22.
[3] Neogi T, JansenTL, Dalbeth N, et al. 2015
[4] 李怀亮, 林石明.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研究进展[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01,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