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2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31次
作者:爱花生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凝血功能的异常在血液肿瘤患者中非常常见,如病初的高凝状态,
但是,单纯凝血指标的异常并不能完全反映机体的凝血功能,就像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并不代表其功能的相应低下,而凝血常规不能反映血小板和凝血级联反应的相互作用。基于此,
了解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rography,TEG)
最早由Hartert研制,其设备通过一个恒定的旋转力促使少量血液形成黏弹性血块并将血块强度转换为输出信号,以全血黏弹性为基础产生扫描轨迹,完整地展现了凝血系统组成。TEG图形描记过程中,主要参数如下。
(1) 凝血反应时间(R,reaction time):指凝血系统启动到纤维蛋白凝块开始形成的时间,反映了凝血因子的综合作用,参考范围为5~10分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凝血因子的储备,类似于凝血常规中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
(2) 血液凝固时间(K):凝血开始至TEG描记图振幅达20mm所需的时间,参考范围为1~3分钟。
(3) 凝固角(α):血凝块形成点到曲线最大弧度作水平线和切线的夹角,与K值共同反映纤维蛋白水平和部分血小板的功能,参考范围为53°~72°。若K值延长、α角缩小,提示纤维蛋白水平或功能低下,可补充冷沉淀纠正;相反则提示纤维蛋白水平或功能增强,需行降纤治疗。
(4) 最大振幅(MA):血凝块的最大强度或硬度,主要反映血小板的数量及功能,参考范围为50~70mm。若MA值增大,提示血小板活性增高,相反则提示血小板活性低下,如有出血,可补充血小板纠正。
(5) MA后30min血凝块减少速率(LY30):指MA确定后30min内血块消融的比例,反映纤溶状态,参考范围为0~75%。若LY30增大,提示纤溶亢进。
(6) 综合凝血指数(CI):是由R、K、α角及MA结合推算出,反映凝血的综合状态,参考范围为-3~3。CI>3提示高凝,CI<-3提示低凝。
图 TEG相关参数(图片来源于网络)
TEG的优势
传统凝血指标主要为血小板计数、
传统凝血指标的实验室检测约45~60分钟,耗时较长,而TEG操作简便,并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报告结果,医生可以在检验运行的同一时间观察到TEG描记曲线和对应的凝血功能异常,及早进行处理。
TEG的临床应用
(1)监测凝血功能。全面展现血凝块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描述患者凝血状况的全貌和血凝块形成的速率、强度、纤溶水平。比传统的凝血功能检查有更高的灵敏度及准确性。
(2)指导成分输血。单纯依据传统的凝血常规及血常规指标判定是否输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由于化疗药物引起血小板计数减低时,传统的方法无法准确地预测出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一般都只是简单依靠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值来确定是否输注血小板,而通过TEG可以更好地反应机体的凝血功能状态,使临床输血更加合理,有效。
(3)评估
另外,在创伤失血、手术、病理产科、严重感染等多方面监测和指导凝血功能异常及防治。
TEG的局限性
1) 监测中的温度必须在37℃。
2) 正常值范围较大。
3) 在用于药物疗效评价时容易受到肝药酶P450系统的影响。
4) 无法监测到血小板和血管内皮所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1] 薛峥, 朱晓霞, 王秀杰.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J]. 医学综述, 2017, 23(15):3097-3101.
[2] 徐银霞, 马丽琼. 血栓弹力图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云南医药, 2018,39(1):72-73.
[3] 王学锋.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评价[J]. 临床检验杂志, 2017(12):887-891.
[4] 王莹, 谢一唯, 陈秉宇. 血栓弹力图在评价
[5] 姜倩,王侠. 血栓弹力图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现代肿瘤医学, 2018,26(07):1125-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