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8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36次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病例回顾
83岁男性,由于
图1 创伤后头部MRI的FLAIR序列未见显著异常
患者在接受3升/min吸氧时血氧饱和度为93%,由于尚不清楚患者此前是否接受过任何阿片类药物,因此经治医生静脉给予其0.4mg
患者的血液学检查未显示任何异常,
图2 意识障碍发病后的头部MRI扫描,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双侧半球多发点状弥散受限区域
结合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和突然出现的昏迷,强烈提示脂肪栓塞的可能。7天后,患者的心脏超声检查确认患者存在
图3 患者的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显示卵圆孔未闭伴右向左分流
RA = 右心房;LA = 左心房;RV = 右心室;LV = 左心室;IAS = 房间隔
在ICU住院2周期间,患者的神经功能逐渐出现了恢复的迹象,然而最终患者还是因为
最终诊断:卵圆孔未闭伴髋关节术后孤立性脑脂肪栓塞。
脂肪栓塞综合征
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通常在初始创伤后24~72小时出现瘀斑、呼吸窘迫和神经功能障碍三联征。推测脂肪栓塞的途径为在患肢部位形成脂肪栓子,再经由腔静脉送往心脏,栓子进入肺循环并阻塞血流。
对于脂肪栓塞的患者,最常见的是肺部脂肪栓塞,不过也有孤立性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报道。一方面,栓子可以通过卵圆孔未闭到达脑部并形成栓塞,另一方面,也有证据显示微栓子可以通过穿透肺毛细血管等方式绕过肺循环。
影像学检查中,脑部MRI上出现的弥散受限,反映了继发于大脑小动脉缺血性闭塞后即刻发生的细胞毒性水肿。在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检测方面,MRI的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SWI)比DWI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在T2*序列中,患者可表现为与本病例中DWI高信号位置类似部位的轻度低信号区域。
脂肪栓塞综合征起病急骤、病死率高,其治疗主要以支持为主。患者的大部分神经症状是短暂可逆的,之后也有可能完全康复。相比之下,脂肪栓塞应以预防为主,特别是对于骨折病史患者,应当予以警惕。
知识链接: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诊治要点
诊断标准
主要指标:
(1)
(2)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3)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次要指标:
(1)
(2) 体温升高;
(3) 血小板减少;
(4) 突发
(5) 血沉增快;
(6) 尿液或血中出现脂肪滴;
(7) 眼底改变(脂肪滴或淤点)
符合1项主要指标和3项次要指标,或2项主要指标和2项次要指标即可诊断。
支持和对症处理要点
(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2) 保证氧供,给予持续高流量吸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及上呼吸机。
(3) 利尿剂、脱水剂、
(4)
(5) 应用
(6) 高压氧治疗,保证氧供,减少缺氧损害。
(7) 在排除出血情况下应用低分子
(8) 激素类药物可增加膜的稳定性和减少炎性反应.目前也仍存在争议。
(9) 其他对症药物。
预防要点
(1) 搬运前要对骨折部位行夹板外固定,减少脂肪进入血液的量;
(2) 有研究证实牵引治疗、手法复位、术中扩髓、脊柱融合术、脊柱椎弓根螺钉、骨水泥也可诱发脂肪栓塞,因此实施外科治疗时应谨慎;
(3) 积极纠正
(4)患者入院后嘱患者和其家属尽量减少搬动患肢,并给予扩容和改善微循环等治疗预防病情恶化。
参考文献:
[1] E.H.J. Hamoen et al. Cerebral fat embolism. Neth J Crit Care. volume 25, No 6, November 2017.
[2] 王香丽, 宋岩, 阎文静,等. 股骨粗隆间骨折引起脑脂肪栓塞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6, 15(2):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