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4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19次
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据统计,急诊科每年约有15%~20%的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出血而就诊,其中非创伤性出血泛指任何形式的外部或内部出血,这种出血本质上并非由创伤导致,但其失血或控制过程都有血液成分参与其中。多项研究结果显示,非创伤性出血是急诊常见死亡原因之一,约占到总体死亡病例的4.9%~10.3%。
急诊出血的临床管理策略
来诊后,应迅速完成对患者气道、呼吸、循环的紧急评估。对于出现气道、循环功能障碍的患者要进行相应的紧急处理;在所有出血患者,均须给予必要的止血措施,同时持续监测出血征像,见图1。
药物过量导致的出血
华法林过量
华法林是最常见导致出血的药物,会引发INR延长和出血增多,针对相关情况应区别对待,见表2。
华法林过量时,如何正确应用FFP或PCC的建议如下:
首先,根据INR可确定大概的凝血酶原复合物百分比,然后,通过公式确定FFP或PCC剂量。
剂量=[目标INR水平(%)-目前INR水平(%)]×体质量(kg)。
这里计算FFP的单位须为mL,PCC的单位须为U。例如,一名体质量70kg的患者,3个月前发现有肺栓子,目前消化道大出血且INR为7.5(正常活性的5%),目标INR是1.5(正常活性的40%),剂量为:(40-5)×70=2450mL的FFP或2450U的PCC。
肝素过量导致出血一般为医源性事件。肝素治疗患者出血的处理取决于出血部位和严重程度、VTE的复发风险以及APTT水平。
如果近期发生VTE的患者出现临床显著的肝素相关出血,则应在停用肝素的同时置入下腔静脉滤器。
如果存在严重或威胁生命的出血,则需要使用鱼精蛋白逆转肝素作用,即通过静脉缓慢输注
每给予100U肝素,需采用1mg硫酸鱼精蛋白来完全中和其作用。由于静脉给予的肝素半衰期相对较短(约30~60min),所以当需要逆转其作用时,必须通过估计血浆中残余肝素量来计算硫酸鱼精蛋白剂量。
很少需要单次快速给予超过25~50mg的硫酸鱼精蛋白。如果已通过皮下注射肝素,则可能需要反复给予小剂量鱼精蛋白,因为来自各皮下注射部位的肝素吸收延迟可能不同。
抗凝血类灭鼠剂
其是最常见导致出血的毒物,与意外暴露、自杀企图和职业暴露有关。包括第1代短效华法林化合物,以及第2代长效抗凝剂,包括4-羟基香豆素衍生物(大隆、溴敌隆、鼠得克和氟鼠灵) 和茚满二酮衍生物(氯鼠酮)。建议对摄入毒物后1h内就诊的无症状患者洗胃,然后使用活性炭并按需实施适当的气道保护和防误吸预防措施。根据临床表现的进一步治疗如下:
没有凝血异常者,若48h时的凝血检测正常,则患者没有凝血障碍和出血风险。进一步的处理应侧重于精神疾病的识别和治疗。
有凝血异常但无出血者,摄入长效抗凝剂后有凝血障碍但无出血的患者应口服
有凝血异常和活动性出血者,少量出血的患者应口服
参考文献:
[1]非创伤性出血的急诊处理专家共识/意见,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年8月第26卷第8期:850-856
[2]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急性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5,52(1):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