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3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44次
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肺炎球菌性疾病(Pneumococcal Disease,PD)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n)是引起儿童肺炎、
PD的临床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因此,采用肺炎球菌疫苗预防肺炎球菌性疾病并减少细菌的耐药性,尤为必要和迫切。
了肺炎球菌解疫苗的研发历程
肺炎球菌疫苗是预防Spn感染的最有效手段。其使用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91年Wright发明的全菌体疫苗,用来预防大叶性肺炎。目前已上市的疫苗为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和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PCV),研发设计均基于Spn荚膜多糖,涵盖了导致PD的最常见血清型。
多糖疫苗
早期4价的Spn荚膜多糖疫苗的保护效果已于1945年被证实,但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出现使已初步发展起来的多糖疫苗研发和应用停滞不前,随后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得疫苗研发再次被提上日程。
1977年,美国成功研制出14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14),1978年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
1983年,美国率先成功研制出PPV23并广泛使用。PPV为非T细胞依赖性抗原,在<2岁婴幼儿体内难以产生有效的保护性抗体,且不同人对不同血清型应答高低不一。目前在我国批准上市使用的PPV23有三种,分别由默沙东(中国)有限公司、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和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多糖结合疫苗
PPV将Spn荚膜多糖与蛋白质共价结合,从而荚膜多糖抗原由非T细胞依赖性抗原转变为T细胞依赖抗原,使婴幼儿在免疫后能产生良好的抗体应答,且能产生记忆应答。已批准上市的多糖结合疫苗有PCV7、PCV10和PCV13。目前,在我国批准上市使用的PCV仅有一种,为辉瑞公司生产的PCV13。
未来疫苗
PCV也存在着血清型选择、荚膜血清型转换、制备过程复杂、成本价格较高等问题,研究者开始关注其他方向的研发。比如:结合疫苗、蛋白疫苗、联合疫苗、脱氧核糖核酸疫苗以及减毒活疫苗等。
接种PCV13和PPV23,我国是什么建议?
目前,肺炎球菌疫苗在我国属于第二类疫苗,接种单位应遵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按照疫苗说明书规定和“知情同意、自愿自费”的原则,科学告知家长或受种者后,为受种者及时提供疫苗接种。
接种对象
(1)PCV13:适用于6周龄~15月龄婴幼儿。
(2)PPV23:用于2岁以上感染Spn、患PD风险增加的人群,尤其是以下重点人群但不局限于以下人群:
①老年人群。
②患有慢性
③患
④功能性或解剖性无脾个体(包括SCD和脾切除)。
⑤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包括
接种程序
(1)PCV13:推荐常规免疫接种程序为2、4、6月龄进行基础免疫,12~15月龄加强免疫。基础免疫首剂最早可以在6周龄接种,之后各剂间隔4~8周。
(2)PPV23:通常应种对象只接种1剂次。对需要复种的,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接种,复种间隔至少为5年。
接种途径及剂量
(1)PCV13:使用前充分摇匀, 仅供肌内注射。首选部位婴儿为大腿前外侧(股外侧肌),幼儿为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剂量为0.5ml,注意避免神经和血管集中或其附近部位注射疫苗。
(2)PPV23:上臂外侧三角肌皮下或肌内注射。每次注射0.5ml。
接种禁忌和注意事项
禁忌证意味着不应该接种疫苗。注意事项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疫苗接种的获益超过风险,则可以接种疫苗。以下情形适用于所有疫苗:(1)对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是接种该疫苗的禁忌证; (2) 中度或重症的急性疾病,无论是否
需说明的注意事项: (1)严禁静脉注射; (2)
其他禁忌和慎用情况可参考相应企业的疫苗说明书。
参考文献:
[1]肺炎球菌性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8.19(3):161-191.
[2]WHO官网
[3]辉瑞医学信息网站.
[4]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23家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5]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6]默沙东(中国)有限公司.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说明书[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