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9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19次
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TranslatedandEdited by Jiangtao Xin
近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更新了癌症患者血小板输注指南。相比2001年版,最新版ASCO临床实践指南作出哪些更新呢?医脉通整理了其中最为关键的八大问题的更新要点:
应当预防性,还是治疗性给予血小板输注?
对于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引起
恶性
专家组推荐<10×109/L为接受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阈值。当患者有出血、高热、高白细胞血症、血小板计数快速下降或凝血功能异常(例如,
HSCT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是多少?
专家组推荐<10×109/L为接受自体HSCT的成人或儿童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阈值。根据临床医生的判断,可以在更高的计数时进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随机试验证实,接受自体HSCT的成人患者首次出现出血征象时,输注血小板而非预防性输注,血小板使用量下降,而出血发生率相似,因此该方法可用于有经验的医疗中心。但此推荐不适用于儿童患者。(推荐类型:基于证据;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中)。
慢性、稳定的重度血小板减少症者未接受积极治疗时,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有作用吗?
对于慢性、稳定的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或
实体肿瘤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是多少?
实体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时,专家组推荐<10×109/L为接受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更高阈值的血小板输注适用于有局部活动性出血的情况,可见于坏死性肿瘤患者。(推荐类型:非正式共识;证据质量:低;推荐强度:中)。
手术或有创性操作时,血小板计数应达到什么标准?
专家组推荐无相关凝血功能异常情况下进行重要的有创性操作的阈值为40×109/L~50×109/L。某些操作,如骨髓穿刺和
对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无效监测的时机?
虽然尚无数据表明输血后监测血小板计数可减少出血事件,但专家组一致认为,怀疑血小板输注无效时,应在输血完成后10-60min内进行血小板计数。因为患者单次输血后的血小板增加量可能不大,然而连续输血的血小板增加量显著,所以需在至少2次输注储存<72小时的ABO相容血后,血小板增加量不大,才能诊断为血小板输注无效。(推荐类型:非正式共识;证据质量:不足;推荐强度:中)。
血小板输注无效者,如何处理?
同种异体免疫通常由HLA抗原的抗体引起,只有很少一部分由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引起。如先前所定义的同种免疫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最佳处理是给予来自HLA-A和HLA-B抗原匹配组织相容献血者的血小板输注。对于HLA类型不能被确定,拥有罕见HLA类型,合适献血者很难找到,对HLA匹配血小板无反应者,可使用血小板交叉配血技术来识别组织相容性血小板捐助者。在许多患者中,这两种技术是互补的。(推荐类型:基于证据;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
参考文献:Platelet Transfusion for Patients With Cancer: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Updat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36, no. 3 (January 2018) 28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