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7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33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经过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现就
1. H.pylori感染与不明原因的缺铁性
我国的H.pylori感染处理共识已经将IDA与特发性
H.pylori感染导致IDA的机制:(1)H.pylori生长繁殖消耗铁,故使机体对铁的需求增加;(2)H.pylori可降低胃酸分泌和
2. H.pylori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ITP是由于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引起血小板减少,并导致出血倾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几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根除H. pylori后部分ITP患者的血小板数明显增多,并伴随血清血小板相关抗体IgG水平下降,提示H. pylori可能是部分ITP的致病因子之一。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为:(1)H.pylori细胞毒素相关基因 A蛋白与血小板抗原间产生交叉反应;(2)免疫紊乱:研究认为H. pylori感染导致ITP发生与Th1/Th2免疫失调有关;(3)宿主遗传的易感性:宿主遗传因素人类白细胞抗原II(HLA-II)类系统与H. pylori相关ITP的遗传易感性有关;(4)H.pylori Lewis抗原和H.pylori
3. H.pylori感染与巨幼细胞性贫血
HP感染可诱导机体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从而损伤胃黏膜细胞,引起
4. H.pylori感染与
1994年Mendall等首次报 H.pylori感染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目前研究显示,H.pylori感染导致冠心病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1)直接作用于动脉壁,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障碍,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2)长期持续炎症,抗体交叉反应的间接作用;(3)通过改变已知的或可疑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升高血三酰
5. H.pylori感染与
H.pylori感染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脑梗死患者中H.pylori-IgG的阳性率较正常人高,提示H.pylori感染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Ameriso等在无消化系统疾病的动脉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斑 块上检出H.pylori DNA,提示H.pylori感染可能参与了颈动脉斑块的形成,而这正是脑梗死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H.pylori感染促进脑梗死发生的可能机制为:(1)H.pylori引起脂质代谢紊乱,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2)H.pylori感染所致胃炎可能导致叶酸和B族维生素吸收障碍,而B族维生素和叶酸在半胱氨酸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它们的缺乏可能造成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3)H.pylori感染引起体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升高,从而诱导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起作用,最终促进脑梗死的发生。
6. H.pylori感染与
新近有研究发现,H.pylori感染可能会加重NAFLD。多项研究结果提示,H.pylori感染可能只影响了NAFLD的某个方面。关于H.pylori加重NAFLD的机制,有学者认为H.pylori感染可以产生某些特异性的肝细胞损伤因子,导致肝细胞损伤,也有学者认为H.pylori感染破坏了胃肠黏膜,增加肠黏膜通透性,促进肠内细菌产生的毒素进入体内,从而导致肝脏损伤。
7. H.pylori感染与
有多项
8. H.pylori感染与
近年来关于H.pylori在胆囊结石形成的作用研究结论尚不统一。Neri等研究发现,在胆管内出现H.pylori DNA和抗原蛋白的同时也可能有相同原型的H.pylori存在于胆管和肠道内,认为肠道可能是胆管感染的细菌来源地。Maurer等研究认为,H.pylori感染对鼠科动物的胆固醇结石形成不起作用。张万星等研究表明H.pylori感染胆管可使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壁中胆囊收缩素A(CCK-A)受体基因表达下降,从而导致胆囊排空障碍,认为胆囊H.pylori感染可能参与了胆囊结石的形成。方驰华等认为,在胆管中发现H.pylori DNA可能有下面4种情况:(1)H.pylori是人类胆管正常微生物而没有致病作用;(2) H.pylori是肠道正常微生物,在移行过程中破坏组织;(3)H.pylori是肠道中暂时性微生物,在移行过程中严重损伤组织;(4)H.pylori是胆管正常寄生菌,但能增加疾病的危害性。通过研究表明,H.pylori可能与胆囊结石的形成有关,是
9. H.pylori感染与
糖尿病伴胃轻瘫患者H.pylori感染率增高。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造成胃动力不足是促使H.pylori在胃肠道大量定植的促进因素。由于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延长,刺激
10. H.pylori感染与
H.pylori感染与HG的关系备受国外学者的关注。一般认为HG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增高有关。近年来有研究提示,HG可能与H.pylori感染有关。Frigo等研究认为,在早孕期间,由于类固醇激素水平上升,导致水钠潴留,细胞内、外液体比例失调,从而引起孕妇体内酸碱度变化。在胃肠道,这种变化可能导致孕妇潜在的H.pylori感染的发作,引起胃黏膜的炎症反应,临床上出现恶心、
11. H.pylori感染与牙周疾病
H.pylori感染与牙周疾病的关系已得到证实,然而其在复发性口疮性口炎(RAS)的发病中的作用尚有争议。Gülseren等的一项横断面研究 报道了H.pylori感染与RAS显著相关。相反地,Gomes等总结15项试验性研究并得出口腔中有此菌与RAS的发生及发展并不相关的结论,但根除H.pylori却可能改变该病的疾病进程,机制不明。而Yang等的研究报道了H.pylori阳性状态显著增加了牙周疾病的风险。
12. H.pylori感染与皮肤病
参考文献:
[1]张钰, 朱振龙, 霍晓辉,等. 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胃外疾病[J]. 临床荟萃, 2006, 21(19):1437-1438.
[2]余再新. 幽门螺杆菌与胃外疾病的关系[J]. 临床与病理杂志, 1996(4):237-239.
[3]樊慧丽, 陈玉梅.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6):577-580.
[4]王伟, 周秀彦.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常见消化道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临床医药实践, 2016, 25(5):37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