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自然》子刊:慢性肾脏病重点知识总结

2018-01-08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29次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组以肾脏结构和/或肾功能长期异常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不断增加,已成为当前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日,《自然》子刊——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影响因子:6.389)发表了一篇综述,从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方面就CKD进行了系统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CKD的分期


KDIGO将CKD定义为: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具体分期如下:



CKD的危险因素


CKD患者尤以65岁以上人群最为多见,但年轻人群(≤65岁)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风险更高。此外,虽然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但男性进展为ESRD的风险较高。与CKD相关的危险因素有:


➤ 单基因肾病(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足细胞病,Fabry病,Alport综合征和补体病[如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 先天畸形(如先天性肾脏、尿道畸形,膀胱输尿管返流)

➤ 1型或2型*糖尿病

➤ 高血压

➤ 肥胖*

➤ 肾毒性药物*(如化疗药,质子泵抑制剂,NSAIDs,抗菌药,农药,重金属和辐射等)

➤ 气候(极度热暴露和脱水)

➤ 感染和炎症* (如HIV,肝炎病毒,疟疾,细菌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 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

急性肾损伤*

➤ 低出生体重儿或胎儿成熟障碍,导致出生时肾脏过小

➤ 尿路梗阻


*指影响CKD进展的风险因素,此外还包括高血压,蛋白尿,尿路梗阻,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高尿酸血症


CKD合并症及管理办法


肾脏参与机体内的多个系统的调节,如血液系统、骨完整性、酸碱平衡,电解质水平和血压等。肾脏异常可导致多个系统紊乱,引发多种并发症,如代谢性酸中毒,贫血,矿物质骨代谢异常(与维生素D缺乏,甲旁亢,高钾血症和高磷血症相关),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等。其中,心血管疾病是导致CK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非特异症状包括疲劳,厌食,体重减轻,瘙痒,恶心,呕吐,肌肉痉挛,水肿和呼吸急促。CKD并发症的管理办法如下:


肾性贫血


➤ 纠正其他导致贫血的原因(铁缺乏和炎症状态)后仍无改善者给予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治疗。

➤ 成人转铁蛋白饱和度<30%、铁蛋白<500 ng/ml;儿童(年龄<18岁)转铁蛋白饱和度<20%、铁蛋白<100 ng/ml时给予补铁。

➤ ESAs可用于避免血红蛋白水平低于9.0 g/dl,最高目标为每dl188 11.5 g。

➤ 为避免血红蛋白<9.0 g/dl 可给予ESAs,最大靶目标值为11.5 g/dl。

➤ 避免输血,尤其是等待肾移植者,以防止过敏,具有卒中风险或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应避免使用ESAs 。


高血压


➤ 根据患者年龄和合并症调整血压靶目标,糖尿病患者应特殊处理

➤ 管理体重,维持体质指数20-25 kg/m2;钠摄入量<5 g/d

➤ 定期锻炼,限制饮酒


矿物质骨代谢异常


➤ 成年患者从CKD G3a期开始监测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儿童则从CKD 2期开始;此外还需监测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异常者给予补充维生素D纠正。

➤ 在CKD G3a-G5(包括透析患者)期患者血磷过高者应给予降磷治疗,但应避免高钙血症,可通过减少含钙磷酸盐结合剂剂量进行预防。

➤ 避免长期铝暴露(磷酸盐结合剂或透析液)。

➤ CKD G3a-G5患者(包括透析患者)应检测骨质密度,以评估骨折风险。

➤ 除严重进展性继发性甲旁亢的CKD G4-G5患者外,成年患者不推荐使用25-羟基维生素D和维生素D类似物常规治疗。

➤ 透析患者,推荐给予降低PTH,拟钙剂,25-羟基维生素D或维生素D类似物。

➤ 具有血管钙化的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应避免使用含钙磷酸盐结合剂,限制磷摄入量。


高脂血症


➤ 年龄> 50岁的非透析CKD患者应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估计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73 m2者,给予他汀类药物或他汀+依泽替米贝联合治疗。

➤ 年龄<50岁,伴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CKD患者应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


代谢性酸中毒


➤ 轻度代谢性酸中毒者可给予口服碳酸氢盐纠正


慢性高钾血症


➤ 限制钾摄入

➤ 给予袢利尿剂和降钾树脂治疗,也可给予调整剂量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和醛固酮拮抗剂。


CKD的诊断


CKD早期患者(G1-G2)通常无临床症状,CKD G3期以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多尿等其他临床表现。KDIGO发布的诊断标准如下:



CKD的预防


CKD发生前患者应进行一级和二级预防,以减少CKD的发生,减缓CKD进展。一级预防主要是去除引发CKD的根本原因,防止CKD的发生,包括减少肾毒性药物,控制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疟疾和链球菌感染),预防肥胖等(参考危险因素)。


此外,饮食因素作为可改变的风险因素,也应纳入一级预防。如高血压患者钠摄入过多可影响血压控制,加重肾小球超滤。糖尿病患者蛋白质摄入过多可促进CKD超滤。有研究表明,多吃蔬菜水果,减少红肉摄入量与CKD发病率降低相关,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而二级预防主要是延缓CKD的进展。


CKD的治疗


CKD治疗主要是早发现早治疗,控制进一步肾损伤和相关合并症,及时给予肾脏替代治疗,延缓ESRD进展,优化肾功能。


控制肾损伤、纠正超滤


肾损伤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去除相关因素有助于减缓CKD和ESRD的进展,具体的危险因素见上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s)可显著降低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小球滤过压,且还可降低蛋白尿。此外,改变生活方式,如预防或纠正肥胖,也可降低超滤。


控制CKD并发症


CKD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总死亡率增加的最主要因素。而内分泌紊乱(如促红细胞生成素、维生素D或PTH缺乏)可导致贫血和继发性甲旁亢,亦可引发心血管疾病。具体管理方法见上文。


肾脏替代治疗


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血液透析可清除血液中的尿毒素;血管通路类型包括:动静脉瘘,动静脉移植物瘘和中心静脉导管(短期使用);首选动静脉通路(动静脉瘘或移植物瘘)。


保守治疗


年纪较大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以及具有合并症的患者,因透析治疗既不会延长寿命,也不会改善生活质量,宜选取保守治疗,旨在缓解尿毒症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医脉通编译自:Chronic kidney disease.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2017 Nov 23;3:17088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