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年终盘点│2017年国内血液领域学术会议——不可错过的精彩!

2017-12-19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24次

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回顾过去,展望未来!2017年即将过去了,今年小编共参加了五次国内的血液领域相关学术会议。现将各大会议的专题报道或大咖专访作一盘点,希望大家可以重温会议精彩,再获启发。


一、2017年POST-ASCO会议信息交流会暨泛珠三角肿瘤进展研讨会


2017年6月29日至7月2日,由亚洲淋巴瘤学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广东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以及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办的2017年POST-ASCO会议信息交流会暨泛珠三角肿瘤进展研讨会在广东广州白云宾馆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旨在促进亚太肿瘤学进展内容的传播与推广,为广大肿瘤学临床与科研工作者呈上一台丰富的学术盛宴。


➤2017 POST-ASCO│马军教授:恶性淋巴瘤免疫抑制点治疗的进展


针对未来恶性淋巴瘤的精准治疗存在的五大关键问题,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的马军教授进行了精彩报道。主要内容包括血液肿瘤治疗的演变、淋巴瘤同瘤异治、未来恶性淋巴瘤治疗的关键问题。


点此处,回顾精彩


在报道结束之后,医脉通小编就淋巴瘤的精准与靶向治疗对马教授进行了采访。


点此处,回顾精彩


➤2017 POST-ASCO│宋玉琴教授专访:NK/T细胞淋巴瘤治疗经验分享


我国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率高于西方有些国家,这类疾病的治疗是我国血液病治疗领域的强项。会议期间,医脉通小编有幸采访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内科的宋玉琴教授。针对NK/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以及面临的挑战,宋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与看法。


点此处,回顾精彩


➤2017 POST-ASCO│伍钢教授:MALT淋巴瘤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MALT淋巴瘤是起源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B细胞淋巴瘤,WHO分类中是独立B细胞淋巴瘤亚型,国内约占所有B细胞淋巴瘤的10%。胃肠道是其最常见的发生部位。肿瘤与黏膜关系密切,但MALT 淋巴瘤也可发生于无黏膜的器官,如甲状腺、乳房、皮肤、肝脏、眼附属器、以及胸腺组织等。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的伍钢教授针对该类疾病的治疗现状及进展进行了精彩报告。


点此处,回顾精彩


➤2017 POST-ASCO│徐兵教授:2017滤泡淋巴瘤诊治进展


滤泡性淋巴瘤(F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仅次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我国FL的发生率为8.1%~23. 5%,近年来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治疗方案的改进和新药的问世,F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总生存均得到了显著提高。厦门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的徐兵教授针对2017滤泡淋巴瘤的治疗进行了精彩报告。


点此处,回顾精彩


二、第十四次全国白血病·淋巴瘤学术会议


时隔730天,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由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协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白血病•淋巴瘤学术会议(2017年7月14日)于哈尔滨华旗饭店隆重开幕。本次会议,血液学领域的大咖们带来了什么精彩内容呢?


➤第十四次全国白血病淋巴瘤大会│王建祥教授: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新认识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传统化疗方案DA/HA缓解率约60%~70%,为进一步提高患者完全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我们也进行了对多种方案的研究探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的王建祥教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新认识进行了精彩报道。


点此处,回顾精彩


➤第十四次全国白血病·淋巴瘤大会│黄晓军教授:单倍体移植的现状及进展


白血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相比传统化疗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很多方面具有优势,传统的供者选择要求供受者间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相合。但在我国,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HLA相合的同胞供者逐年减少,其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黄晓军教授针对单倍体移植的治疗进展及现状进行了精彩报道。


点此处,回顾精彩


➤第十四次全国白血病·淋巴瘤会议│张会来教授:PD-1/PD-L1信号通路在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一直是非常热点的话题,这种疗法是通过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免疫力,从而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其中最重要的免疫治疗突破是PD1及其他免疫检查点抗体和CAR-T疗法。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张会来教授对PD-1/PD-L1信号通路在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精彩报道。


点此处,回顾精彩


➤第十四次全国白血病·淋巴瘤会议│黄慧强教授:如何提高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疗效


恶性淋巴瘤的精准治疗包括新靶向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常规化疗。其中,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具有安全、有效、性价比高的特点,而且自体干细胞来源充足。自体干细胞移植在恶性淋巴瘤患者中均表现出良好的生存获益,但移植后的复发率仍较高,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黄慧强教授对如何提高自体干细胞移植对淋巴瘤的疗效进行了精彩报道。


点此处,回顾精彩


三、2017天津How I Treat和淋巴瘤转化医学国际研讨会


2017年8月19日-20日,由天津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天津市抗衰老学会主办,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美淋巴血液肿瘤诊治中 心和《中国肿瘤临床》与《Cancer Biology & Medicine》杂志社共同承办的“2017 天津 "How I Treat" 和淋巴瘤转化医学国际研讨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天津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淋巴瘤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云集于此,从临床实践出发,分享在淋巴瘤诊治方面的新进展、 新理念、新方法。


➤[2017 How I Treat和淋巴瘤转化医学研讨会]大会主席张会来教授谈会议亮点


会前,小编采访了本次研讨会的大会主席张会来教授。针对本次研讨会的亮点、“我如何治疗DHL和DEL”的主要内容以及PD-1/PD-L1在血液肿瘤方面的最新进展,张教授作了精彩介绍。


点此处,回顾精彩


➤[2017 How I Treat和淋巴瘤转化医学研讨会]朱军教授:我如何治疗EBV相关性淋巴增殖性疾病


在接受骨髓移植的患者中,EB病毒相关的淋巴增殖性疾病(EBV-LPD)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以使患者在2个月内死亡。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朱军教授针对EBV阳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分享了在临床工作中的诊疗经验,为本次研讨会打响“第一炮”。


点此处,回顾精彩


在报道结束之后,小编对朱军教授进行了专访。针对EB病毒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当前治疗现状,朱教授分享了自己的治疗体会。


点此处,回顾精彩


➤[2017 How I Treat和淋巴瘤转化医学研讨会]李建勇教授:我如何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主要发生在中老年的一种成熟小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疾病,以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聚集为特征。江苏省人民医院的李建勇教授针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享了在临床工作中的诊疗经验。


点此处,回顾精彩


四、第二十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7年CSCO学术年会


2017年9月26日~30日,在美丽多彩的海滨城市厦门,第二十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7年CSCO学术年会(CSCO 2017)隆重召开。3万多名会议代表,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肿瘤领域临床医生、研究者以及700余名海内、外讲者, 190余家医药企业、媒体的代表,齐聚一堂,参与中国临床肿瘤学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盛会。由于时间冲突,小编仅采编了血液领域的两场报道,但内容却十分精彩。


➤【CSCO 2017】马军教授解读《大剂量甲氨蝶呤-亚叶酸钙解救疗法治疗恶性肿瘤指南》


在淋巴瘤研究专场上,来自哈尔滨血液病研究所的马军教授针对《大剂量甲氨蝶呤-亚叶酸钙解救疗法治疗恶性肿瘤指南》血液肿瘤部分进行了精彩解读。


点此处,回顾精彩


在报告结束之后,小编也对马军教授进行了采访。马教授对本次大会的血液肿瘤方面的内容划了重点。


点此处,回顾精彩


➤【CSCO 2017】张会来教授: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最新进展


众所周知,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L)是近两年非常热门的话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本次大会的国际淋巴瘤专场上,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张会来教授针对三个方面的问题探讨了这类疾病的新进展。


点此处,回顾精彩


五、第四届天津血液肿瘤高峰论坛


11月3日,由天津市抗癌协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天津远程医疗协会主办,天津市肿瘤医院承办的第四届天津血液肿瘤高峰论坛在美丽的滨海城市天津召开。本次论坛上,精彩报道也是一场接一场!期间,小编很荣幸采访到多位国内著名的血液领域专家。针对血液领域的诸多问题,各位专家均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第四届天津血液肿瘤高峰论坛]张翼鷟教授专访│多发性骨髓瘤的危险分层及个性化治疗


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MM)的危险分层及个体化治疗策略成为临床治疗热点。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危险分层以及如何个性化治疗,来自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血液科的张翼鷟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点此处,回顾精彩


➤[第四届天津血液肿瘤高峰论坛]周剑峰教授专访│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诊断


EB病毒(EBV)是一种疱疹病毒,可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伯基特淋巴瘤等多种良性、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针对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周剑峰教授分享了自己的诊断经验和观点。


点此处,回顾精彩


➤[第四届天津血液肿瘤高峰论坛]肖志坚教授专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精确诊断与治疗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克隆性骨髓干细胞疾病,其特征为造血作用无效导致的血细胞减少,1/3的患者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针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肖志坚教授分享了自己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经验。


点此处,回顾精彩


➤[第四届天津血液肿瘤高峰论坛]傅铮铮教授专访│如何识别和治疗高危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浆细胞肿瘤,异质性强,不同患者之间可能存在着明显不同的病程、治疗反应及预后。针对多发性骨髓瘤高危组定义及治疗,来自苏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傅铮铮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点此处,回顾精彩


➤[第四届天津血液肿瘤高峰论坛]克晓燕教授专访│双打击/双表达淋巴瘤的定义及一线治疗


近年来,双打击/双表达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个热点话题。什么是双打击/双表达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线治疗方案有哪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内科的克晓燕教授对这些问题做了详细回答。


点此处,回顾精彩


➤[第四届天津血液肿瘤高峰论坛]杨林花教授专访│关于急性白血病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问题


很多急性白血病患者早期表现为瘀点、瘀斑,不明原因的鼻出血或牙龈出血,一般不会伴有疼痛,也没有其他特殊表现,这就使患者很容易忽视病情。针对血液肿瘤相关凝血问题,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的杨林花教授作了精彩解答。


点此处,回顾精彩


小编寄语:想要了解更多血液领域学术会议吗?请大家继续关注医脉通血液科,小编与您明年再见!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