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5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23次
作者: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直以来,笔者对这个问题非常在意,面对患者常难以决断。自己再次学习文献,现将发表于Liver Int 杂志的一篇文章“Big spleens and hypersplenism: fix it or forget it?”进行摘译,以飨读者。
脾功能亢进
脾功能亢进常以
脾亢的表现
血小板一般性减少并不会出现黏膜出血,直到血小板计数降至20 000-30 000 /μl以下;当血小板计数<5000 /μl时,则有内出血风险。轻度至中度血小板减少症并不会增加静脉曲张出血。然而,当肝硬化需要进行某种侵入性手术和血小板小于50 000-75 000 /μl可能导致过度失血。对这些患者进行手术等侵入性治疗是否需要输注血小板等血液制品,仍有争议,因为过度输注会引起血液凝固方面的问题,如血栓形成。此外,没有研究数据提示低血小板计数会增加静脉曲张出血量,通过输血提高血小板计数会减少静脉曲张出血量。大多脾亢患者的血小板计数>5 0000/μl,因此,开展如
脾亢的预后
脾功能亢进与患者的预后相关。一项大样本的5年随访研究证明,与正常人相比,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均增加患者5年的死亡或肝硬化失代偿风险。严重脾机能亢进的患者(血小板<75 000 /μl或血细胞计数<2000 /μl)的静脉曲张出血和死亡风险较高。因此,脾亢是晚期肝脏疾病的指征,提示预后不良。
脾亢的治疗
脾亢的治疗手段,现在已经非常之多,除了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的升高,还有没有其他好处?在一份射频消融(RFA)的治疗报告中,手术前后测量肝脏动脉和门静脉血流量,可以看到手术后即刻肝动脉血流量增加,但在6个月内回到基线水平,并且门静脉血流量下降,然后在6个月内也回到基线水平。这些小而短暂的血液变化到底有什么好处?仍不太清楚。但肯定的是并不影响肝脏体积或生存。
1. 外科分流术和TIPS
分流术主要包括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等。分流术可以降低游离门静脉压力、预防门静脉血栓的形成,但术后
2. 脾切除
开放脾切除已成为标准的治疗脾功能亢进方法。最近,
3. 部分脾栓塞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与热消融术原理相似,可使局部脾脏坏死,减少脾脏回流血量。这个过程通常通过介入来执行,在脾动脉中放置导管,然后重复注射栓塞颗粒直到脾脏血流量减少约50%。脾梗塞的程度达脾体积的50%~70%。血小板和WBCs与脾栓体积成正比。当栓塞体积>50%时,血小板和WBCs计数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当栓塞体积≤50%,血小板和WBCs变化不大。经过长时间的随访,计数趋于回落到初始范围。80%的患者在术后出现
一项随机试验比较了脾栓塞(PSE)和开放脾切除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脾切除术对血小板和白细胞的上升更明显。栓塞组和脾切除组的PVT发生率分别为5%和15%,死亡率没有差异。一项非随机试验报告将总脾动脉栓塞与局部栓塞进行了对比,该报告共61例患者,其中27例接受了总脾动脉栓塞,34例接受了局部栓塞。结果显示,接受局部栓塞的患者出现更多的并发症,两种方案的血小板计数和WBC相似。作者总结认为脾脏总动脉栓塞是首选的方法。
总结
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常见于肝硬化患者,但脾亢本身带来的严重后果非常小,既往对脾亢的治疗最大的适应证是慢性丙肝需要
笔者忠实原文,并未做过多改动,对结论,笔者也有点失望。作者估计是外科医生,只能说,目前让大家都信服的数据仍然没有,是切?是栓?是保?没有最好结论,但全文一个重要思想还是要接受的,脾大脾亢一般不会严重后果,可以保!
参考文献:Thomas D. Boyer and Shahid Habib. Big spleens and hypersplenism: fix it or forget it?Liver Int. 2015; 35: 1492–1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