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9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25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急性
药物治疗仍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治疗手段。对病情危重,特别是初次发病、原因不详以及既往病史不详的患者,在生命支持和容量复苏的同时,可以采取“ 经验性联合用药”。严重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联合用药方案为:静脉应用
1. 抑酸药物
抑酸药物的最佳抑酸水平:胃内pH>4 每天达到8h以上,pH>6每天达到20h以上。抑酸药物能提高胃内pH值,还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避免血凝块过早溶解,有利于止血和预防再出血,同时治疗
临床常用质子泵抑制剂和H2 受体拮抗剂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的pH 值。在各种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中,埃索美拉唑是起效较快的药物。大剂量埃索美拉唑被推荐为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紧急处理的药物选择之一。
使用方法:埃索美拉唑80mg静脉推注后,以8mg/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或滴注。常规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埃索美拉唑40mg静脉滴注,每12小时一次。质子泵抑制剂针剂还有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都是有效的抑酸止血药物。常用的H2受体拮抗剂针剂有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
2. 止凝血治疗
对血小板缺乏患者,避免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对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止血治疗规范:新型口服抗凝剂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但经治疗纠正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1.5~2.5,可进行
3.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生长抑素是肝硬化急性
生长抑素静脉注射后在1min内起效,15min内即可达峰浓度,半衰期为3min 左右,有利于早期迅速控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使用方法:首剂量250μg 快速静脉滴注(或缓慢推注),继以250μg/h静脉泵入(或滴注),疗程5d。对于高危患者,选择高剂量(500μg/h)生长抑素持续静脉泵入或滴注,在改善患者内脏血流动力学、控制出血和提高存活率方面均优于常规剂量。对难以控制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可根据病情重复250μg 冲击剂量快速静脉滴注,最多可达3次。
奥曲肽是人工合成的8肽生长抑素类似物。皮下注射后吸收迅速而完全,30min血浆浓度可达到高峰,消除半衰期为100min,静脉注射后其消除呈双相性,半衰期分别为10min和90min。
使用方法:急性出血期应静脉给药,起始快速静脉滴注50μg,继以25~50μg/h 持续静脉泵入或滴注,疗程5d。伐普肽是新近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类似物。使用方法:50μg 静脉推注后,以50μg/h维持。
4. 抗菌药物
肝硬化急性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活动性出血时常存在胃黏膜和食管黏膜炎性水肿,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止血,并可减少早期再出血及感染,提高生存率。
5. 血管升压素及其类似物
包括
垂体后叶素用法同血管升压素:0.2 ~0.4U/min 持续静脉泵入,最高可加至0.8U/min。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
特利加压素的推荐起始剂量为:2mg/4h,出血停止后可改为2次/d,1mg/次,一般维持5d,以预防早期再出血。
目前本病的治疗方法繁多,针对不同病因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而本病的病因较多,因此,在抢救本病患者时,在采取积极的内、外科急救治疗的同时,还要积极查找病因,针对病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因为不及时明确诊断而导致的治疗不及时,其病死率极高。因此在抢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同时,还应在短时间内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认真分析,探求其病因,以及时做出准确的诊治,如此方可降低其出血再发并导致大出血的几率及病死率。
参考文献:
[1]覃桂聪.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新进展[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18(1):78-80.
[2]靳秀花.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J]. 医药前沿, 2015, 46(19):6-7.
[3]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J]. 中国急救医学, 2015(10):865-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