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图表|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巴氯芬的用法用量

2017-11-14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47次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巴氯芬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肌肉松弛剂,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减退患者使用巴氯芬可能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近期,来自杜克大学的ErinWolf BS报道了一例晚期肾病患者使用巴氯芬后不良反应的病例,并对其毒性药代动力学以及用法用量进行了讨论,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病例资料


患者男,58岁,高血压、慢性背部痉挛、终末期肾病(继发于ANCA相关性血管炎),近日行右颈内静脉置管血液透析(3次/周),因精神状态改变入院。入院前一周,因背部痉挛于急诊科治疗,给予巴氯芬10 mg,8h/次。治疗后数天,患者进行性意识不清,将血液透析导管拔出,出现定向障碍和幻视。


入院时患者无发热,心率105次/min,血氧饱和度90%,血压98/67 mmHg。患者语言表达不清,不清楚入院原因,但可准确指出人和地点,神经系统检查结果正常。实验室检查结果未见代谢异常或感染(见下表)。



用药史:氨氯地平 5 mg,1次/d;卡维地洛 50 mg,bid;阿托伐他汀40 mg,1次/d;泮托拉唑40 mg,bid;碳酸司维拉姆 800 mg,餐中服用。


为明确是否有出血和卒中,行脑部CT检查,未发现异常。血培养、尿液分析、胸部X线和CT检查未见异常。尿液毒品检测阴性。心电图正常,血清尿素氮62 mg/dL,血肌酐12.8 mg/dL,但无临床症状,4周前实验室检查血清尿素氮121 mg/dL,血肌酐7.4 mg/dL。血液透析依从性良好,最近一次血液透析因遗漏透析提前5天治疗。该患者精神状态改变怀疑由巴氯芬引起。


诊断


巴氯芬毒性导致的精神状态改变,而遗漏透析进一步加剧了巴氯芬的毒性


预后随访


停用巴氯芬,行血液透析治疗,精神状态显著改善,恢复正常后出院。


讨论


该病例强调了血液透析患者口服巴氯芬时,如果同正常肾功能患者的服用剂量,可导致不良结局。巴氯芬可经肠道完全吸收,口服生物利用度为70%-80%。巴氯芬吸收后约15%经肝脏代谢,60%-80%由肾脏排出。药物分子量为213.7 g/mol,约30%与血清蛋白结合,分布容积为0.83 L/kg。


治疗量25-40 mg血药浓度80-400 ng/mL,正常人2-3小时后可达峰值500-600 ng/mL。 血药浓度>800 ng/mL时可出现毒性作用。巴氯芬毒性和过量症状包括脑病变、癫痫发作、昏迷、体温过低、呼吸抑制和心血管抑制。


正常肾功能患者服用巴氯芬的半衰期为3-6.8 h,轻度CKD患者的平均半衰期为7.8 h,中度CKD患者的平均半衰期为8.9 h,重度CKD患者平均半衰期为14.1 h。总清除率为180 ml/min,肾脏清除率为103-151 ml/min。


动物模型显示,巴氯芬可通过血脑屏障,虽然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浓度比血药浓度低27倍,但相较于血清浓度,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清除较慢。此外,巴氯芬在儿童和成人中的药代动力学差异很大,部分原因是,儿童估计肾小球滤过率较高,导致分布容积和清除率增加。


正常肾功能患者口服巴氯芬的标准给药方案为5 mg/d,tid,缓慢增量至最佳治疗量。据观察,巴氯芬的最佳治疗量为40-80 mg,最大剂量应不超过80 mg/d。药品说明书建议肾功能减退患者应慎用巴氯芬,但未提供具体调整剂量。虽然,迄今为止已有许多关于肾功能减退患者使用巴氯芬毒性的病例报道,但尚无有关肾功能减退患者使用巴氯芬剂量调整的指南。 


本文作者建议eGFR<30 ml/min/1.73 m2的患者,无论是否透析,均应避免使用巴氯芬。不同eGFR水平的起始剂量见下图。


图1 肾功能减退患者巴氯芬的剂量调整


服用巴氯芬治疗的患者,即使是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也应密切监测肾功能。长期服用巴氯芬治疗的患者突然停药时可出现戒断反应,如震颤、僵直、发热、癫痫发作,心动过速或精神状态改变。虽然目前尚无统一共识,综合既往的病例报道,推荐肾功能正常患者缓慢减量(5-10 mg/周),具体管理流程见下图。


图2 巴氯芬毒性管理流程图


小结


急性肾损伤、非透析依赖性CKD或终末期肾病患者使用巴氯芬时,需全面评估风险获益。即使是轻度CKD患者使用时也需调整剂量。



医脉通编译自:Baclofen Toxicity in Kidney Disease. AJKD. 2017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