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30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22次
医脉通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近日,权威期刊《科学转化医学》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含
而随着该文章的发布,“马兜铃酸”这个不被重视的名字一时间被所有医学媒体热烈讨论,其毒性作用再一次成为人们的关注点——毕竟,不论是伤肝、致癌、伤肾、伤泌尿系统,都不是闹着玩的。今天,小编就马兜铃酸的肾毒性、机制以及常见药物进行了整理,供大家参考。
什么是马兜铃酸?
马兜铃酸(AA)是一类硝基菲类化合物,存在于马兜铃科植物中,为一组化学成分的总称。常见的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和中成药有:
什么是马兜铃酸
马兜铃酸肾病(AAN)指服用含有马兜铃酸成分中药所导致的肾小管间质疾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涉及以下方面:
直接毒性损伤
AA及其代谢物对肾脏有直接损伤作用, 其靶细胞主要是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导致上皮细胞坏死、凋亡、转分化或者对蛋白重吸收功能下降。
抑制细胞损伤修复
AA及其代谢产物在直接损伤细胞的同时, 还抑制细胞的增殖修复能力, 而AA抑制细胞增殖修复的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停滞、生长因子表达下降等有关。
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向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低剂量AA持续存在或长期反复刺激,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残余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进而引起进展性
肾脏局部缺血缺氧
AA可直接损伤肾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肾间质微血管减少, 还能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使血管活性物质失衡, 从而造成肾间质局部的缺血缺氧
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表现
马兜铃酸肾病大多中年以后发病,女性较多见,起病形式有三种类型:
急性AAN
仅见于极少数患者,常因短期内连续或过量服用含AA的中药水煎剂所致。临床表现为少尿或非少尿性
肾小管功能障碍
患者常于间断小剂量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后数周至数月出现乏力、口渴、多饮、多尿、夜尿增多等症状,主要表现为肾小管酸中毒和(或)Fanconi综合征,同时伴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而血肌酐及
慢性AAN
占本病的大多数,患者常有长期或间断反复服用含AA中成药的历史,临床表现隐匿,发病时可能已终止用药数年,其特征符合慢性间质性肾炎的一般特点,多数表现为进展性肾衰竭,常伴贫血、高血压。
马兜铃酸肾病的诊断
尚无国际、国内公认的诊断标准,目前对本病的临床诊断主要是依据其明确的用药史、肾小管功能明显受损和/肾小球功能下降的临床表现以及典型的病理表现,确诊前需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肾小管间质疾病。
马兜铃酸肾病的防治与预后
AAN 已成为临床上导致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一个常见原因,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患者预后较差,大多数患者病变和肾功能不可逆。AAN的防治关键在于加强中草药规范管理、预防发病。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服用含AAs 中草药者都会发生AAN,阐明AAN 个体易感性及其进行性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不仅对于正确认识AAN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合理使用中草药,预防中草药相关性肾损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兜铃酸肾病: 一个仍需重视的问题.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 年;第33 卷第4 期.
2. 马兜铃酸肾病:一个虽被认识但未解决的问题.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3 年;第 12 卷第 6 期.
3. 马兜铃酸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第 30卷第 2期.
4. 马兜铃肾病的研究.江西中医药.2010; 8 .
5. 肾脏病学(第3版).王海燕.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