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3分钟了解PICC如何帮助运输化疗药物

2017-10-27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44次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由于化疗药物的化学性、酸碱性及浓度高等特点,通过常规的周围血管穿刺或套管针给药出现对血管的损伤破坏及带来的疼痛在化疗中极为常见。对血管的损伤多为不可逆的。反复多次的外周静脉穿刺及化疗药物毒性作用的损伤,给再次穿刺和一次穿刺成功带来了困难。常有虽然穿刺成功,但是由于药物作用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仍可出现药液外渗,造成对血管的损伤。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PICC)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加上大静脉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冲稀化疗药物,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因此能够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1.适应证


(1)需要长期静脉输液,但外周浅静脉条件差,不易穿刺成功者;


(2)需反复输入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物;


(3)长期输入高渗透性或粘稠度较高的药物,如高糖,脂肪乳,氨基酸等;


(4)需要使用压力或加压泵快速输液者,如输液泵;


(5)需要反复输入血液制品,如全血,血浆,血小板等;


(6)需要每日多次静脉抽血检查者。



2.禁忌证


(1)患者身体条件不能承受插管操作,如凝血机制障碍,免疫抑制者慎用;


(2)已知或怀疑患者对导管所含成分过敏者;


(3)既往在预定插管部位有放射治疗史;


(4)既往在预定插管部位有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史,外伤史,血管外科手术史;


(5)局部组织因素,影响导管稳定性或通畅者。


3.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PICC置管术穿刺的血管应选择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等肘部粗大血管,以贵要静脉为首选,因其直,短且静脉瓣少。穿刺前测量定位(测量时手臂外展90°)穿刺点定位在肘关节下方 1~2cm,长度为肘关节到对侧胸锁关节,约40~43cm。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环境,建立无菌区,预冲导管。在局麻下行深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退出导管套管,撤出导引钢针,确定回血和封管,清理穿刺点,固定导管,覆盖无菌敷贴,并通过X线摄片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


4.并发症及处理对策


(1)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发生率非常高,可达20%以上,并且随留置时间延长而增加。对于血栓形成性堵塞,可先用肝素盐水轻柔回抽,试将凝血块从管腔抽出,或用尿激酶进行溶栓,反复回抽,使药液充分均匀充满管腔,2h后用注射器回抽,见有回血即可。如系脂肪乳剂引起的阻塞,可选择70%的乙醇。采取脉冲正压封管是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所在。出院前做好宣教,指导患者按时来院换药冲管。


(2)导管相关性感染


最常见的原因是在插管的过程中插管处皮肤携带的病原菌随管道进入体内所致,因此严格无菌操作为其预防的关键所在。而导管堵塞与所输液体的成分、封管的方法、血液黏滞度以及输液速度等多因素有关,如果输液速度较慢或者输注胶体液后一定要进行冲管,避免所输液体在管腔内形成沉积。 


(3)穿刺部位渗血


渗血原因包括穿刺时直刺血管,穿刺后压迫方法不正确、压迫时间短,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置管前常规检查凝血功能,停服抗凝剂,穿刺后按压穿刺点5~10min,制动30min。穿刺时避免直刺血管。活动受限者,避免在受力侧及僵直、肌紧张侧穿刺。 


(4)接触性皮炎


多见于高敏体质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者穿刺点周围皮肤对导管外露部分或固定敷料的过敏样改变:局部发红、刺痒,严重者出现大面积水疱甚至破溃。处理的方法是用无菌纱布将导管外露部分与皮肤隔开,局部皮肤消毒后涂以抗过敏药物,避免抓挠。激素类外用药可防治皮肤的过敏样改变。


(5)静脉炎 


静脉炎为PICC置管常见的并发症。引发静脉炎的因素为机械因素、化学因素和细菌因素。临床中以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最高,发生在穿刺后2~3d,临床表现为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改变,局部皮肤红肿、有触痛。在置管前应正确选择管材,评估穿刺静脉,首选贵要静脉,其次是正中静脉血管,最好选择右侧路径,因左侧路径较长、弯曲,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在置管后前5d,每天应给予局部温湿敷3~4次,可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PICC置管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中外医疗,2011.

2.关于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和护理方法的分析,中国医学创新,11(1):97-98.

3.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169-171.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