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PMF

2017-06-08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医脉通编译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系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征为髓系(粒、红、巨核或肥大)细胞一系或多系增殖,临床表现为外周血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增多,常伴有肝、脾肿大、出血倾向、血栓形成及髓外造血。经典的BCR/ABU阴性的MPN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及骨髓纤维化(MF)。《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PVET》中介绍了这三种类型的诊断,以及PV和ET的治疗。本文将继续介绍治疗PMF的治疗决策。


贫血及脾大是PMF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PMF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白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含量、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全身症状、染色体核型和特定基因突变。相对PV和PT来说,MF预后更差,中位生存期仅5年左右,近20%的患者最后演变为急性白血病。相对PV和PT来说,MF预后更差,中位生存期仅5年左右,近20%的患者最后演变为急性白血病。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目前认为只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有望治愈PMF,主要用于预期寿命小于5年的患者。但allo-HSCT的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有研究显示,对于符合移植条件,但预计中位生存期小于5年的MF患者,应权衡allo-HSCT相关合并症的风险,其中包括IPSS高危或中危-2患者、输血依赖(中位生存期约20个月)患者和有不良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另外,还要评估患者是否具有其他可导致allo-HSCT失败的不良因素,如高龄、疾病晚期、红细胞输注负荷、重度脾大、使用非HLA相合的同胞供者或非HLA完全相合的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合并疾病指数(HCT-CI)评分高等。

 

▲  雄激素和糖皮质激素

 

伴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初治时可联合雄激素(司坦唑醇,6 mg/d或达那唑,200 mg,口服,q6h或q8h)和糖皮质激素(泼尼松,40 mg/d),至少3个月。如果疗效好,雄激素继续使用,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

 

▲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关于EPO治疗PMF的观点目前尚不统一,研究分析显示EPO治疗PMF贫血的有效率仅为30%~40%,主要适用于血清EPO<100 U/L、有贫血的PMF患者,常用剂量为(30000~50000) U/周。

 

▲  免疫调节剂

 

沙利度胺单独用量为(100~400)mg/d,小剂量沙利度胺(50 mg/d)联合泼尼松(0.5 mg·kg-1·d-1)较沙利度胺单独治疗能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一项来那度胺单药治疗MF的II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来那度胺对于贫血、脾大、血小板减少的有效率分别为22%、33%和50%。另一研究显示,来那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MF患者,对贫血和脾大的有效率分别为30%和42%。

 

▲  干扰素

 

研究者发现,对于早期高增殖阶段的MF患者,干扰素可有效降低肿瘤细胞,但对严重贫血或全血计数减少的患者,疗效欠佳。常用剂量为3.5×106U/次,每周3次,疗程至少为12个月。

 

▲  化疗药物

 

白消安及其他烷化剂、6-TG、羟基脲可改善部分MF患者的肝脾肿大、盗汗、血细胞计数异常等症状。白消安起始剂量为2~3mg/d,约隔3周调整一次剂量。羟基脲为20~30mg/kg,每周2~3次或1.5 g,每日1次。近期,也有研究报道用小剂量马法兰(2.5 mg,3次/周)治疗PMF其有效率为67%,可显著改善脾脏肿大和贫血症状。另外,克拉曲滨(cladribine) 0.1 mg·kg-1 ·d-1对改善脾肿大、血小板升高、WBC升高和贫血的也有效果。

 

▲  外科脾切除

 

手术指征:


①疼痛性脾肿大;

②需要大量输血或合并难治性溶血性贫血;

③严重的血小板减少;

④门脉静高压。


手术禁忌证:


①活动性肝炎;

②严重肺及心血管病;

③血小板计数较高者。

 

▲  放射治疗

 

应用指征有:


①严重的脾区疼痛(脾梗塞);

②显著的脾肿大而有切脾禁忌证;

③由腹膜髓样化生所致的腹水;

④局部严重骨骼疼痛;

⑤髓外纤维造血性肿瘤。

可取得明显缩脾效果的照射剂量为(200~300)cGy,分10~15次分次照射,局部照射(50~200)cGy后即可使脾区疼痛明显缓解。

 

▲  JAK2抑制剂

 

2011年11月和2012年8月,美国FDA和欧盟EMA分别批准芦可替尼用于治疗PMF患者。《英国PMF研究和诊治指南(2014)》推荐在以下情况首选芦可替尼:①症状性脾脏肿大;②影响生活质量的相关症状;③PMF导致的肝脏肿大和门脉高压。

 

针对治疗前血小板计数>200×109 /L的患者,推荐起始剂量为20 mg,Bid;血小板计数(100~200)×109 /L的患者推荐起始剂量为15 mg,Bid;血小板计数(50~100)×109 /L的患者推荐起始剂量为5 mg,Bid。前4周不应增加剂量,调整剂量间隔至少2周,最大用量为25 mg,Bid。

 

治疗过程中血小板计数<100×109 /L应考虑减低剂量;血小板计数<50×109 /L或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0.5×109 /L应停药。芦可替尼最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为3/4级的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但极少导致治疗中断。治疗过程中出现贫血的患者,可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或达那唑。停药应在7~10天内逐渐减停,应避免突然停药,停药过程中推荐加用泼尼松(20~30 mg/d)。

 

参考文献:

1.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7

2.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版).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5,36(09):721-725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