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1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20次
“疾病发生在身体上,同时也对心理和精神带来不良刺激,二者之间相互作用。以心内科为例,临床中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因为胸痛、胸闷、头晕和心慌等症状来医院就诊,但是经过反复检查始终无法证实存在器质性病变,然而病痛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如此一来,患者只好反复检查。这时有经验的大夫会给患者进行一些焦虑或抑郁的简单测评,会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反复主诉胸闷、胸痛的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焦虑情况,特别是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焦虑的发生率明显偏高。”
刘梅颜教授在临床上常遇到的这类患者,你是否也经常遇到?你是否知道,如果能适时进行一些抗焦虑抑郁和改善心肌缺血等治疗,很多患者的症状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好转甚至痊愈?
不久前,由胡大一教授、魏万林教授主审,刘梅颜教授、陆林教授、耿庆山教授主编的《双心医学》一书正式出版,该书内容涉及双心疾病的理论基础、临床常见双心疾病、双心疾病的识别与诊断、双心疾病的治疗与规范、特殊人群的双心问题、失眠与双心疾病、双心医学的研究进展等。
好消息!《双心医学》一书已在医脉通麦粒商城上架,感兴趣的你,赶紧来兑换吧!
附:《双心医学》前言
心理因素引发心脏损伤的现状与未来
作者:刘梅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近年来,心血管学科发展中的双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其中关于精神心理因素引发心肌缺血的研究日益深入。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可以成为
一、精神压力引发心肌缺血的现状
1、流行病学调查
大量研究证实,
2、缺血性
①精神压力导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发生发展。在慢性应激状态下,如个体总是抑郁焦虑,会毁损冠状动脉内皮系统,内皮系统一旦被破坏,很容易形成
②临床特点:微小血管舒缩功能异常。急性状态,就是人处于突然的焦虑不安或强心理打击之下,其冠状动脉微小血管的舒缩功能会出现异常。不同的环境压力,对人的情绪会产生不良影响;这种不良影响,会相应的导致心脏缺血的发生、发展。
③病理生理学机制:应激-脑-情绪-心脏的互动模式。不管是黏性因子、血管紧张素系统还是
3、对心脏由结构到功能逐渐认识
抑郁和
4、关于稳定性冠心病的指南变迁
2006年欧洲心脏病指南强调,应关注造影可见的5级以上的冠状动脉系统,是否出现肉眼可见的狭窄性病变,狭窄是否超过75%,如果超过就需要考虑放支架。而2013年欧洲心脏病指南强调,除了造影观察冠脉有无可见的狭窄之外,医生还需要关注患者是否存在微循环异常,后者更多是受精神、心理、情绪的影响,因此支架只能解决部分问题。所以,心血管医生应注重心肌缺血的多重发病机制,包括精神心理因素诱发的小血管功能障碍或冠状动脉
5、精神压力与运动压力下的心肌缺血
研究发现,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增加运动负荷,可以看到
二、心理因素引发心肌缺血的未来
目前关于缺血性心脏病有一种被称为太阳系理论的认识,该理论认为,所有的心肌缺血无外乎由以下因素导致:①血管出现明显狭窄;②血管相应的炎性变化;③微小血管功能障碍;④凝血异常或血小板功能异常;⑤内皮损害。以上都是构成心肌缺血的重要因素。其中最早可能由于血小板以及微小血管功能障碍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在心血管科,临床医生尽早识别出患者冠脉结构和功能的问题非常重要。但我们也逐渐意识到,如果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得不到控制的话,那任何的科学性治疗都是空谈。作为临床医生要重新思考,怎样帮助更多的患者回归正常的生活,及时筛查患者的精神、心理乃至情绪问题,以及与精神心理医生联合会诊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