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3 0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73次
导读:近日魏则西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滑膜
医脉通编译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滑膜肉瘤是比较常见的中级至高级恶性
常见部位
肢体:80-95%
>>下肢:60-70%
>>上肢:15-25%
>>软组织:90-95%
>>关节:5-10%
头部和颈部:5%
>>咽部或咽旁间隙
>>结膜
>>中枢神经系统
胸壁(罕见)
内脏(罕见):肺、肾、前列腺、食道、心脏、心包、胸膜等
滑膜肉瘤的分布
影像学特征
在年轻患者(15~40岁)的关节附近(但并非关节内)出现的软组织肿块,特别是存在钙化时,具有提示作用。
肿瘤往往较大,长径通常平行于身体的长轴。约91%的肿瘤表现为圆形或边缘轻度分叶状。
平片
X线的表现可能是正常的,除非肿块很大,或存在包含
偶尔可看到骨质上光滑的压力性侵蚀,如果出现了这种表现,则不应该被视该疾病为良性过程。另外,约有30%(11%~50%)患者可以见到直接的骨质侵袭征象(如虫蚀状改变)。
35岁女性,右侧股骨上段类圆形肿物,界限欠清,骨皮质有受侵,但过渡区域相对较宽。本例患者未见显著钙化。
本例患者的MRI检查,可见骨皮质受侵。
超声
表现不具有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低回声团块。
CT
CT与超声类似,表现并不特异,主要表现为密度不均匀、可被强化的软组织肿块。当然,对于钙化的检出,CT比X线和MRI都要敏感。
MRI
MRI是对局部肿瘤进行分期的首选方式,虽然同样的,成像结果特异性不强。肿块通常较大,病灶的界限不同程度上相对较清楚(小的病灶倾向于更为局限)。
T1WI上,病变信号较肌肉组织信号稍高,信号欠均匀;T2WI上大多是高信号。
在液体敏感序列上,滑膜肉瘤最为典型的表现是所谓的“三联征”,由于病灶的囊性变、坏死和营养不良性钙化和纤维化条带,因而出现:
① 类似液体信号的极高信号
② 类似肌肉的相对高信号的软组织成分
③ 钙化和纤维化的低信号区域
由于病灶出血倾向较高,可能存在多发液平面区域,即“葡萄碗”状征象,约在10%~25%的病例中可见。
本例并非滑膜肉瘤,而是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的MRI检查,本图示多发液平面(“葡萄碗”征象)
T1WI+C(钆强化)上,病灶强化通常明显,可以表现为弥漫性(40%)、不均质(40%)或外围性(20%)强化。
35岁男性,膝盖后肿胀6个月,最初为偶然发现。
(A):T1WI示椭圆形团块状病灶,信号欠均匀
(B):T2WI示病灶呈高信号
(C):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
(D):囊变区、钙化、出血、液平面在本病中较常见
骨扫描
典型的滑膜肉瘤表现为不均匀的动态相及血池相摄取增加,有些在延迟相中有增加,但强度较低。
本图与上文中所述X线平片中所示患者为同一例,骨扫描可见血池相摄取增加
通常不进行此项检查。该肿瘤常为乏血供肿瘤。
Take home message
◇滑膜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由于最初表现为无痛性缓慢生长的肿块,因此可能造成良性病变的假象,需警惕。◇下肢是滑膜肉瘤的最常见部位,特别是膝盖附近,但并非来源于关节内。
◇影像学诊断特异性不强,MRI对肿瘤诊断及分期有一定提示作用。
◇典型影像学表现为“三联征”,少数患者病灶内可能出现多发液平面,即“葡萄碗”征象。
医脉通整理自:Radiopa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