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CSRD2023专访|刘薇教授:关注罕见遗传病的“主战场”,分享儿科医院罕见病管理策略

2023-09-28 10:31:30来源: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罕见病学术年会阅读:58次

会议官网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罕见病学术年会 时间:2023/09/22~09/23 地点:北京国际饭店 进入会议

视频回放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罕见病学术年会 时间:2023/09/22~09/23 观看回放

导读

罕见病诊疗是一项世界性难题,绝大多数的罕见病为遗传性疾病。而在目前已发现和报道的罕见病中,50%-70%发病于儿童时期。因此,关注儿科罕见病是我们解决罕见病难题的关键。

 

2023年9月22-23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罕见病分会主办,北京协和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罕见病学术年会于北京盛大召开。来自不同疾病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我国罕见病研究和诊疗中的发展成果、具体问题以及实践经验等进行分享和探讨。值此契机,医脉通特别邀请天津市儿童医院院长刘薇教授,结合自身与所在医院的实践经验,分享儿科医院罕见病管理策略。

刘薇教授

 

大部分的罕见病在儿童时期发病,罕见病早期诊断都较困难,对应治疗方法目前仍为之甚少。能否请您谈一谈目前儿科医院罕见病的管理现状?

 

儿科罕见病其实和成人罕见病是一脉相承的,并不能简单地割裂开来。目前全世界在罕见病诊疗方面现状无明显差异,平均每例罕见病的确诊时间均在4年以上,这主要是由罕见病本身的特征所决定的。

 

首先,罕见病患者数量非常少。而医生经验的积累一般基于大样本量的病例诊疗。见得少,经验积累得自然就缓慢,所以这并不是医生本身的问题。

 

其次,罕见病的发病与生命时间轴有一定的关系。虽然大部分罕见病与遗传基因有关,但是患者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出现的主要器官损害和相应症状都是不同的,导致患者在就医时可能存在一定盲目性。接诊医生一般针对当下患者最严重的的症状特征进行救治,但这可能并不是日后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问题。因此,无论是儿科医生还是主要负责成人诊疗的医生,在面对罕见病的时候,都可能会手足无措。 

 

儿科是罕见病的主战场,很多患者出现症状的时候处于儿童时期,因而就诊于儿科。同时,儿童并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儿科也不是常规意义上针对某一器官或某一大类系统疾病的专科,我们儿科实际上是面向0-18岁患者的全科。也就是说,儿科临床诊疗时会涉及呼吸、肾脏、血液、内分泌、神经等多系统、多领域的医学问题,尤其面对罕见病诊断的时候,存在着很多的困扰。

 

面对儿科罕见病管理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如何去应对?儿科医院作为专科性医院,应如何协调一个MDT团队来确保儿童罕见病例的准确诊断和个性化治疗?

 

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是目前能够解决儿科罕见病管理难题非常有效的方法。

 

现在我们所说的MDT是由原来普通的多学科会诊逐渐升级而来。多学科会诊很早以前就存在,如果我们觉得某一位来诊患者的诊疗并不能通过某个专业或科室而解决,就会联合其他科室一起进行诊治。但我们现在所指的MDT模式,是针对不同疾病的主诊断科室和所有可能需要配合的科室,建立相对固定的多学科协作团队,团队工作的目的性非常清晰。从初诊到确诊,从治疗到转归,团队中的医生将对患者实施全程追踪和管理,并在不同时间节点进行复盘讨论,调整和优化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我认为这是儿科目前应对罕见病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医院采用的也是MDT模式。

 

如您所说,罕见病常累及多脏器,需要多学科参与评估治疗,请您为我们分享一下贵院在这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2018年,我国公布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共计收录 121 个病种。当时,学者们认为其中有49种罕见病可以划分到儿科。但事实上,通过梳理前十年的病例发现,我们儿科实际上接诊了这121种罕见病例的106种,这个数据是非常惊人的。

 

不久前,在国家卫健委等6部门联合颁布的《第二批罕见病目录》中,新收录了86种罕见病。而在梳理了近15年仅限住院患者的病例后,我们发现医院曾接诊过其中40余种罕见病。与前面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的数据合计比较,在207种罕见病中,我们儿科医院至少接诊过其中149种。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儿科的确是罕见病的“主战场”,超过70%的罕见病病种在儿科就诊,其中住院病例更是超过7000例。

 

因此,作为儿科医生,我认为我们还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提高儿科罕见病的诊疗能力:

 

第一,包括儿科医联体中的医务人员在内,我们都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罕见病涉及多专业、多学科,所以一定要让所有院内的医务人员跨专业、跨科室学习,这是推进罕见疾病诊疗发展中非常关键的一点。

 

其次,全力推动医院各个科室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协调配合,紧密围绕着患者去做相关的工作。整个医联体内也要进行不同层级的布局,提升不同层级的医务人员对罕见病的识别意识。例如,我们每周四都会和北京协和医院在线上进行患儿或成人诊疗MDT讨论和互动,做好幼长衔接,以便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看护和关爱。

 

目前,我们医院既是天津市医学会罕见病分会的主委单位,也是天津市卫健委下罕见病质控中心挂靠单位,还是中国罕见病联盟天津市罕见病协作组的组长单位,和天津市幼长衔接罕见病联盟的牵头单位。从科研学术到临床实践,从儿童患者到成人患者,我们都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去做一揽子的规划。

 

罕见病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罕见病患者需要更多的人去爱护。预计今年10月中下旬,张抒扬院长和我共同主编的、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我国首部罕见病叙事医学书籍《罕见病叙事医学:爱,有温度》即将和大家见面,这本书以医者和患者的双重视角,给罕见病患者送去温暖,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患者,一直有人在关注和爱护他们,他们也可以获得美好的人生,这个就是我们一直致力要去做的事情,谢谢。

 

刘薇 教授

  • 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大学儿童医院)院长

  • 博士生导师 首届天津名医 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 作家

  • 国家卫健委第二届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委员

  • 国家卫健委第一届罕见病质控中心委员

  • 国家卫健委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委员

  •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医疗质量管理研究专家智库专家

  • 中华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常委

  •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学组委员

  • 天津市医学会常务理事

  • 天津市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 获天津市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获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第十六届人口文化文学类一等奖

  • 《罕见病研究》杂志副主编,《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特邀编委,《中国医学人文》常务编委

  • 主编《儿童罕见病诊疗与管理》(人民卫生出版社) ,《罕见病叙事医学:爱,有温度》(清华大学出版社), 《破茧——罕见疾病经典病例分享》《儿童常见病防治健康管理实用手册》(天津科技出版社)

  • 出版科普书籍7部,长篇小说5部,发表科普文章400余万字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