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合力中外,再续风帆,“淋听与愈见”会议圆满召开,林普利塞绘就淋巴瘤治疗新蓝图

2023-10-09 15:16:35来源:医脉通阅读:26次

中外联动,盛会引航。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的“淋听与愈见”会议已于2023年9月27日在线上成功召开。会议特邀解放军总医院黄文荣教授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白鸥教授联袂担任主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亮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刘卫平教授与波罗尼亚大学血液与肿瘤研究所Pier Luigi Zinzani教授担任讲者,携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董玉君教授、山西省人民医院贺建霞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廖爱军教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周生余教授结合临床案例,探讨淋巴瘤诊疗现状与未来发展,深剖新型PI3K抑制剂应用前景。医脉通现将会议精彩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开宗明义——主持致辞

会议伊始,黄文荣教授和白鸥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表示,本场会议特邀10位嘉宾,象征着十全十美,希望通过诸位同道对真实世界病例的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提升淋巴瘤治疗和林普利塞应用水平,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指导。


11.png

黄文荣教授、白鸥教授致辞


锐意创新——林普利塞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王亮教授结合临床研究数据和专家学者实践经验分享了林普利塞临床应用规范。作为我国全新一代高选择性PI3Kδ抑制剂,林普利塞临床研究覆盖人群广泛,疗效显著且具有可控的安全性,为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目前已上市的PI3K抑制剂常带有多项"黑框警告",提示在临床应用中需做好不良反应管理,在应用林普利塞前,应评估患者病毒激活、间质性肺病等相关高危因素,对于拟行林普利塞治疗的患者,应进行个体化不良反应预防,在治疗过程中,如发生感染性肺炎、腹泻等不良事件也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或调整用药剂量,以期在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用药风险,从而最大化患者获益。


22.png

王亮教授作报告


他山之石——国内外林普利塞应用病例分享

刘卫平教授分享了一例反复复发进展的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诊治经过。该患者初始诊断为IV期B组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一线经CHOP-EP治疗后复发,二线选用GemOx方案仅达部分缓解(PR)后疾病进展(PD),后续经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实现代谢完全缓解(CR),缓解持续约8年;后复查示中枢侵犯,考虑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予TCOP化疗加西达本胺维持10个月后再次PD;后予PD-1单抗治疗仍PD;五线予林普利塞单药治疗,3个月后中枢病灶明显缩小,疗效评估为PR,7个月后原有病灶边缘示异常强化灶,再次PD,等待下一步治疗中。

*CHOP-E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泼尼松+依托泊苷+顺铂,GemOx:吉西他滨+奥沙利铂,TCOP:替莫唑胺+多柔比星脂质体+长春新碱+泼尼松


刘卫平教授表示,该患者病程进展相对缓慢,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为其带来长期生存获益,但后续反复复发进展,化疗、西达本胺、PD-1单抗疗效均不理想,中枢进展后采用林普利塞治疗有明显疗效,后续PD需进一步探讨治疗方案。


33.png

刘卫平教授分享病例


Pier Luigi Zinzani教授分享了一例III期B组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伴滤泡辅助性T细胞表型患者的治疗经过。该患者一线接受6个周期BV-CHP方案治疗后达CR,但在后续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准备过程中查PET-CT示PD;二线接受2个周期BV治疗后再次出现新的皮肤病变,评估PD,且发展为IV期B组;后续患者入组临床试验接受林普利塞持续治疗,2个月后复查PET-CT示CR,皮肤病变完全消退,生活质量良好,目前继续治疗中,计划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BV-CHP:维布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泼尼松


Pier Luigi Zinzani教授表示,全新一代PI3K抑制剂林普利塞具有可控的安全性,打破了传统观念中认为该类药物副作用较大的刻板印象;并且,林普利塞能帮助患者实现快速缓解,为后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其在多种亚型淋巴瘤中均表现出良好疗效,未来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44.png

Pier Luigi Zinzani教授分享病例


聚光前行——中外对话

刘卫平教授:该例中国患者反复复发进展,后续治疗应如何选择?


黄文荣教授:下一步治疗可考虑进行基于中枢放疗序贯分次全身照射放疗的预处理方案,随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鸥教授:后续治疗方案可尝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了在移植前获得更深缓解,可利用靶向治疗或CAR-T疗法。此外,该患者反复复发进展,应关注后续转化可能。


Pier Luigi Zinzani教授:在欧洲,CAR-T疗法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疗效不甚理想,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尚不充分,更多情况下通过局部放疗控制疾病,中国CAR-T疗法应用经验更为丰富,有待进一步探索更为合适的治疗方案。


周生余教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等淋巴瘤亚型中PI3K通路异常发生率也较高,但PI3K抑制剂在其中疗效并不理想,未来应探索更多生物标志物以精准识别能从中获益的人群;针对该例患者,根据淋巴瘤最新分类,更倾向于诊断为γδT细胞淋巴瘤,这意味着该患者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赵东陆教授:单药PI3K抑制剂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有效率较高,但缓解深度尚不理想,患者长期生存获益不佳,未来是否可考虑联合治疗?


刘卫平教授:以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为例,在适合移植患者中,联合应用林普利塞与CHOP方案,尽可能提高有效率,随后可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再使用林普利塞单药维持,有望实现延长总生存的最终目标。


董玉君教授:间质性肺病是一种潜在的致命性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对此高度关注,研究显示应用林普利塞可能引起间质性肺病,这些患者总体预后如何?


王亮教授:根据临床试验报道,林普利塞总体安全性可控,间质性肺病发生率仅4%,在我中心的临床实践中,目前已有十余例患者应用林普利塞,无间质性肺病和感染性肺炎事件发生。在淋巴瘤治疗中,多柔比星脂质体等其他药物的应用也可能引起间质性肺病,但绝大多数患者通过合理的激素治疗可获得改善,而后可恢复抗肿瘤治疗。但感染性肺炎仍值得重视,建议对接受林普利塞治疗的患者进行个体化肺孢子菌肺炎预防。


周生余教授:研究显示BV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具有显著疗效,但对于CD30+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等其它CD30+外周T细胞淋巴瘤亚型,BV临床获益则较为有限,对于这些患者,在欧洲通常采用何种方案?


Pier Luigi Zinzani教授:目前在欧洲淋巴瘤治疗药物选择较为有限,对于滤泡性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等通常使用苯达莫司汀等传统治疗药物,对于CD30+患者主要治疗手段为BV方案。诸多新药或新方案相关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例如林普利塞也可能在CD30+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中发挥良好作用。


55.png

中外专家参与讨论


总结

会议尾声,白鸥教授总结到,全新一代PI3K抑制剂林普利塞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展现出良好疗效,未来应继续关注其在更多淋巴瘤亚型中的研究和应用,同时,通过加强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分享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有望进一步提高淋巴瘤治疗水平,从而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