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CSRD2023专访|王柠教授: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策略

2023-10-19 09:33:16来源:中华医学会罕见病分会阅读:53次

会议官网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罕见病学术年会 时间:2023/09/22~09/23 地点:北京国际饭店 进入会议

导读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以四肢与躯干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萎缩、继而导致全身多系统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肌肉疾病,是我国2岁以下儿童中一种严重的致死性遗传疾病。2018年,SMA被纳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引起社会对SMA的普遍关注。

 

2023年9月22-23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罕见病分会主办,北京协和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罕见病学术年会于北京盛大召开。借此机会,医脉通特别邀请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柠教授,就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分享。

 

SMA是最常见的婴幼儿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之一,我国SMA致病变异的总体人群携带率为1.2%~2.2%,发生出生缺陷的风险大。对于SMA的早期识别和诊断,哪些症状和体征最具有参考性?它们在发病早期是否具有特异性?

王柠教授:

SMA虽然是遗传病,但现在已有药可治,需强调早诊早治。

 

首先,SMA的早期识别要通过临床表现来判断。SMA主要临床特点是肌无力,在月龄较小的婴幼儿中,表现为翻身、抬头比较困难。而更早期的在胎儿时期就已有相应症状,出现胎动减少等现象,甚至可能因呼吸肌无力,导致婴幼儿出生后就夭折。

 

在儿童或更靠后的时期,肌无力则主要表现在行走方面,包括上下楼梯比较缓慢等运动功能迟缓现象。以近端肢体为主要累及部位是SMA肌无力的重要特征,上下楼梯或举手困难都是近端肌肉肌力受影响的表现。

 

但是这种肌无力和运动障碍并不具有特异性,SMA的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其他方面的观察以及实验室等辅助检查结果。例如,肌营养不良症也表现为近端肌无力,和SMA非常类似,在临床中我们需要抽血查肌酸激酶来进一步鉴别,一般来说,SMA患者的肌酸激酶水平基本接近正常,而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的肌酸激酶水平则非常高。

 

不同SMA患者的起病年龄和病情进展差异较大,临床上如何对SMA进行分类?不同分型的SMA在诊疗策略上有何差异?

王柠教授:

SMA目前分为五型。0型最为严重,在出生前或出生时起病,有的甚至活不到出生。1型是指出生后6个月之内起病的患儿,也就是我们说的“松软儿”,1型SMA普遍累及呼吸机,患儿通常会出现呼吸肌无力的情况,翻身也比较困难。2型SMA是指出生后6-18个月内起病的患儿,3型一般在出生后18个月到10岁之间起病,这些类型SMA患者的症状相对比较轻,主要表现为行走运动功能迟缓,4型为成人期SMA,比较少见,容易和其他疾病相混淆。

 

针对以上不同SMA类型,临床诊治策略有所不同。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基因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其结果可作为患者诊断后患者治疗、临床管理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疾病修正治疗(DMT)的出现对改善SMA患者生活质量带来很大希望。请您结合相关临床经验,简要地为我们介绍一下目前可用于SMA治疗的DMT有哪些,它们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

 

王柠教授:

目前全球共有3款药物已获FDA批准用于SMA治疗。第一种药物是反义寡核苷酸药物——诺西那生钠,它可调节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2(SMN2)前体mRNA的剪接,增加功能性全长SMN蛋白的产生,弥补SMN1表达缺陷,该药需要通过腰椎穿刺进行鞘内注射。

 

第二个药物是利司扑兰,一种小分子mRNA剪接调节剂,近期已纳入医保。它是一种口服药物,目前正在临床应用阶段,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给药。

 

第三个药物是一种腺相关病毒(AAV)基因治疗。以AAV作为载体,递送SMN1基因至脊髓运动神经元,提升具有完整功能的SMN蛋白表达量,从而阻止疾病进展。这是一个全新的治疗方法,但价格非常昂贵,还未引入国内。我们期待将来药品可以降价,让更多患者能够获益。

 

对于以上药物的使用,我们都是强调越早越好,早期用药效果比较好,到晚期以后效果可能就会大打折扣。

 

王柠 教授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硕导

  • 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福建省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

  •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卫健委中青年突贡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神经遗传学组组长;中国卒中学会常委、卒中遗传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病学基础和临床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主任委员、神经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福建省分子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 获国家自然重点项目1项、区域联合重点项目2项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及重大项目资助。带领团队在《Nature Genetics》、《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Neuron》、《Brain》、《Cell Res》、《Natl Sci Rev》、《Ann Neurology》 《Neurology》等国内外高水平杂志发表一系列高质量学术论文

视频回放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罕见病学术年会 时间:2023/09/22~09/23 观看回放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