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2 20:58:30来源:2023年欧洲肿瘤内科学(ESMO)年会 医脉通阅读:64次
引言 免疫治疗等创新疗法的问世,使肿瘤治疗格局旧貌换新颜,但化疗仍然是肿瘤治疗中的基石与“最后防线”。由于化疗的作用机制,血液学不良事件(AE)在化疗患者中较为常见,例如化疗引起的贫血(CIA)发生率约为70%-90%[1]。在2023年欧洲肿瘤内科学(ESMO)年会中,全球首个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类药物罗沙司他在治疗非髓系恶性肿瘤CIA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该项研究的Leading PI、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解读该项研究结果,剖析其对中国CIA临床管理的影响。
医脉通:CIA是肿瘤治疗中常见的不良事件。作为我国临床专家,能否请您分享下我国CIA临床管理现状以及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陆舜 教授:化疗剂量的减少可能导致患者生存期的下降,但化疗导致的严重AE,如中性粒细胞减少和CIA是限制化疗足剂量使用的重要因素。随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问世,中性粒细胞减少治疗现状得以改善,但CIA的治疗选择仍然有限,并存在诸多风险。首先我国血液供应缺乏,且血液制品可能造成病毒性肝炎等感染,其次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疗法需要在医院进行皮下注射/静脉注射,患者需要频繁往返医院。有限且不便利的治疗手段导致中国接受抗CIA治疗患者的比例较低,尤其是在轻中度CIA中。因此,临床亟需一种便捷的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血红蛋白浓度,为后续化疗药物的应用创造条件。
图1 ESMO年会报告现场
医脉通:由您主导的罗沙司他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开辟了CIA领域HIF-PHI类药物治疗的新时代,且该研究入选2023 ESMO大会LBA。能否请您深入解读该项研究的设计,并分享一些令您印象深刻的事件?
陆舜教授:由于肾性贫血是临床最常见且最严重的贫血,相关药物的发展多由此开始。罗沙司他是一种口服HIF-PHI抑制剂,可提高患者血红蛋白浓度,既往已在我国获批用于肾性贫血的治疗。基于罗沙司他在肾性贫血中的良好疗效,我们开展了非劣效的头对头研究,以进一步探索罗沙司他较EPO在非髓系恶性肿瘤CIA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图2 罗沙司他治疗非髓系恶性肿瘤CIA的研究设计
令本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新冠疫情期间,患者接受注射型EPO治疗较为困难,而口服药物罗沙司他可通过便捷的输送系统成功递送至患者手中,充分体现了口服药物的便利性,满足特殊时期患者的用药需求。此外,EPO治疗癌性贫血时,患者需同时补充铁剂,而接受罗沙司他无需额外补充铁剂。
医脉通:作为罗沙司他全球首个针对中国CIA患者群的随机对照研究的Leading PI,您认为该研究结果对中国CIA临床实践与管理带来哪些深远影响?
陆舜教授:在中国首个以阳性对照为参比的CIA治疗相关随机研究中,罗沙司他表现出不劣于EPO的疗效,且在Hb改善的数值上优于EPO。例如,在全分析集人群中,罗沙司他组首次血红蛋白浓度升至15g/L和20g/L的中位时间为42.0天和57.0天,而EPO组为52.0天和77.0天[2]。此外,罗沙司他给药方式的便捷性,减少了患者因抗CIA治疗而暴露于公共场合的时长,降低了感染风险。
图3. 各组按计划就诊的绝对血红蛋白浓度平均值
图4. 罗沙司他治疗非髓系恶性肿瘤CIA的研究结论
基于罗沙司他良好的疗效,期待其尽快获得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的批准用于CIA的治疗,并被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从而填补抗CIA口服药物的空白,使更多患者得到更便利的治疗。未来,将进一步推广CIA领域相关研究的开展以及研究成果的落地,在解决药物可及性、有效性的同时,使CIA患者得到及时、按时的治疗,实现“活得长,活得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