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广东省药学会发布《免疫药物临床药学专家共识》 提出免疫抑制剂相关高血糖管理的3点建议

2023-10-23 17:09:52来源:广东省药学会阅读:54次

引言:2023年10月17日,广东省药学会官网发布《免疫药物临床药学专家共识》,就免疫药物相关高血糖的管理提出3点建议。

 

免疫药物是指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来预防(如疫苗)和治疗疾病的药物。免疫药物的调节作用分为增强、抑制及双向作用,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是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作为免疫药物的主要类别,具有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复杂、作用靶点广泛、长程用药、个体差异大、靶向免疫抑制剂发展迅猛等特点,在发挥免疫抑制治疗的同时,也存在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因此,对于免疫抑制剂的合理选择和使用是临床医师和药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重点监护:免疫抑制剂与不良反应

免疫抑制剂是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能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功能,用以降低抗体免疫反应,并诱导产生免疫耐受。

免疫抑制剂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减少免疫异常引起的组织损伤,临床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后产生的排异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然而,多数免疫抑制剂对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缺乏特异性和选择性,表现为既可抑制免疫病理反应,又可干扰正常的免疫应答,出现感染、肿瘤、致畸、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免疫抑制剂的剂量个体化差异大,涉及药物相互作用范围广。另外,接受免疫药物的患者具有药物依从性欠佳、病情反复、并发症多、再住院率高等特点。

免疫相关疾病可分为器官或细胞特异性免疫疾病和系统性免疫疾病,因此,免疫药物临床药学监护人群包括正在服用免疫药物患者,如: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器官移植患者、肾脏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过敏性疾病使用免疫调节剂患者、肿瘤使用免疫治疗患者、消化道相关免疫疾病患者、内分泌免疫疾病患者、重症肌无力或多发性硬化等神经免疫疾病患者、血液系统免疫疾病患者等。对长期使用免疫药物,尤其是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特别是处于特殊生理、病理条件和/或合并使用多种药物的患者,应纳入重点监护对象。

 

3点建议:免疫药物相关高血糖的管理

某些免疫药物可引起血糖异常,严重时可导致糖尿病。糖皮质激素诱导胰岛素抵抗和损伤外周葡萄糖摄取,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能抑制胰岛素的生成,对胰岛β细胞产生直接毒性作用。

 

1.治疗前评估

建议在使用免疫药物前应对糖尿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筛查和评估,包括糖尿病病史、家族史和降糖药物使用史等,检查基线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2.降糖干预

对于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的患者,应采取有效措施控住血糖,如免疫药物的优化选择、血糖监测、降糖药物干预、生活方式干预以及健康教育等。

 

3.药物调整

在免疫药物治疗过程中,对于新发糖尿病或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应综合评估病情,必要时调整免疫药物方案,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或者停用对糖代谢影响较大的免疫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尽快减量或者选择对糖代谢影响较小的激素,将他克莫司转换成环孢素等。

 

文献链接:https://guide.medlive.cn/guideline/30056

 

参考资料:广东省药学会.免疫药物临床药学专家共识.2023-10-17.http://www.sinopharmacy.com.cn/uploads/file1/20231017/652e49989556a.pdf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