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热点关注 | 国自然基金委主任详细讲解基金重大改革

2023-10-26 14:03:10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杨智杰阅读:69次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窦贤康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对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做了重要回复。

 内容概览

1.杰青最高可获15年稳定支持

2.自2024年起,对于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女性科研人员年龄限制将放宽到48周岁

3.把青年人才培养摆在突出位置,试点资助优秀本科生

4.调整医学评委构成,三分之二左右的专家应该是医生,三分之一左右是做研究的学者

5.自然科学基金委坚持自由探索与目标导向并重

6.破除“打招呼”顽疾

7.支持科研人员开展前沿探索和原创性基础研究

1、杰青最高可获15年稳定支持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立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对于这两种支持机制,自然科学基金委如何协调?

窦贤康: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实际上是辩证的关系。竞争是前提,维持竞争,是我们评选项目的第一原则。在竞争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人非常优秀,再稳定支持他们。我们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把人才选拔出来,自然科学基金委提供“练武”的台子,大家上去比试,如果效果还不错,面上项目做得很好,杰青项目干得也不错,我们会以更大的项目更长的周期去稳定支持。

对于获得“杰青”基金项目的科研人员来说,在项目结题后一方面可以申请创新研究群体、基础科学中心等人才项目,沿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人才资助链条继续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申请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等,面向科学前沿和支撑国家需求的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推动产出创新成果。同时,我们正在计划进行一项改革,探索设立杰青基金延续资助项目。在杰青基金项目结题后,自然科学基金委开展分级评价,择优选出一批极富创新能力和潜力的优秀人才,给下一个5年周期的滚动支持,通过选拔的杰青,特别优秀的最高可获得15年的稳定支持。最终,我们是想引导和鼓励项目负责人持续开展高质量的研究工作,探索构建对基础研究人才的稳定支持机制。

2、女性申请杰青年龄限制放宽到48周岁

据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始终重视女性科研人员的成长发展,采取了同等条件下“女性优先”、允许孕哺期女性延长项目周期、提升女性专家评审参与度等措施,特别是放宽女性申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年龄限制,为更多女性科研人员获得项目资助、开展基础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申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要求,申报当年1月1日男性未满35周岁,女性未满40周岁;申请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要求,男性未满45周岁,女性未满48周岁。

此次推出放宽女性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年龄限制的政策,将为广大女性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申请资助机会,为培养造就更多女性科技领军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3、试点资助优秀本科生

中国新闻周刊:除了试点优秀本科生资助,自然科学基金委在支持青年人才成长方面,还有哪些举措和计划?

窦贤康:近两年优秀青年科研人员数量增加很快。一是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一批海外留学归来的人才进入高校,充实了科研人员队伍,促进了博士生培养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二是近年来中国科技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形势变化,增强了海外留学博士生回国发展趋势。

针对这些突出特点,我们将把青年人才培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资助模式,破除一些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观念,尽早选拔优秀青年人才,增强他们的科学素养,鼓励他们创新,给中国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4、单列临床医生赛道,评委中医生占比2/3

中国新闻周刊:前不久,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开展了医学科研资助需求与政策调研,引发了比较大的讨论。这次调研的目的是什么? 

窦贤康:医学与“四个面向”的每一个“面向”都密切相关,这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当前医学科学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持续优化医学科学基金管理,加强临床医学科学家资助力度,促进医学科学高质量发展。

医生搞科研发论文是好事,但要符合现实规律,不能提不切实际的要求,逼着医生为了晋升去发一些无用的论文。我们计划明年进行试点,加强临床医学科学家资助力度,为愿意做科研的优秀医生单列一个赛道,增加杰青名额。我们要求申请者是一个好医生,同时也要有兴趣做科研,鼓励他们与做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合作。此外,以往的专家评委大多是做基础研究的专家,我们将在这个版块调整评委构成,三分之二左右的专家应该是医生,三分之一左右是做研究的学者。

5、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国内的基础研究,强调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你怎么看“两条腿走路”?基础研究的“有用”和“无用”间该怎么平衡?

窦贤康:长期以来,自然科学基金委坚持自由探索与目标导向并重。一方面,我们保持面上等自主选题类的项目资助经费占比在60%左右,支持科研人员开展前沿探索,实现科学基金对自然科学领域的全覆盖;另一方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我们凝练核心科学问题,通过一些重大基金项目,稳定支持优秀的科学家攻关。基础研究在当下也有新的变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一些基础性问题也会变得更加具体,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科学没有“无用”的,长期看来都会有用,但科学发展最初的驱动力还应该是好奇心。科研人员也不能因为科学“有用”,过于功利化,这样科学往往进步不了。

6、破除“打招呼”顽疾

中国新闻周刊:在整治评审专家被“打招呼”的顽疾方面,自然科学基金委有哪些具体举措?

窦贤康:今年以来,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正面引导、极限防守、严肃惩戒”三方面,尽最大可能使“打招呼”起不到效果。

检验工作好与坏最本质的标准,是看最好的人有没有上来,最差的人有没有被淘汰。从评审专家和答辩人的反馈来看,今年整治有明显的效果,之后我们将持续深入推进相关整治工作。如果我们设立的项目不科学,没有形成良好的评审机制,最优秀的人得不到有效支持,对中国基础研究的影响是巨大的。

7.支持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

中国新闻周刊:前沿基础研究往往高风险、难以预测、跨学科,专家通常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是否需要探索一些新的非共识的评审和资助模式?
窦贤康:此前自然科学基金委就开始支持原创探索计划项目,资助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工作。科研人员申请时,会标明自己项目类型是原创类项目,此类项目也需要和其他项目一样,按同样的程序进行评审,只有获得专家共识,才能得到支持。但原创性强的项目,按照常规遴选机制,有时很难通过项目申请。真正的原创项目该怎么评?比如,一个科研人员在量子物理领域很有才华,观点独树一帜,是不能简单按照函评结果来判断是否给与支持的。应该找来国内量子物理领域五六位最顶尖的科学家,如果专家们就这个项目有争议,比如即便他们中有两个人说行、三个人说不行,这个项目我们亦可以支持。因为说行的是一流的专家,只要不是出于私心,少数的意见也可能蕴含着对项目原创性的认可。最近,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在研究探索相关的改革。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作者杨智杰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