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张英泽院士率队参加2023德国骨科年会 ,彰显中国骨科新进展!

2023-10-30 14:03:57来源: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阅读:172次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2023年德国骨科年会(DKOU)于10月24日至27日在柏林成功举办。应德国矫形外科与创伤学会(DGOU)邀请,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张英泽院士带队,率领中国骨科相关专业著名专家,首次以嘉宾国身份组团参加国际会议。在大会指定七个专题内,围绕中国骨科领域的创新理念、髋膝脊柱的治疗标准,以及在复杂手术中应用的新理念、新技术,如假体周围骨折治疗、3D技术、机器人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并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为与会嘉宾提供与国内外著名专家互动交流、分享经验的机会。本次会议在骨科在线平台直播,线上观看人超20000人次。

会场掠影

张英泽院士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张英泽在大会致辞中表示,中德两国在创伤领域的交流合作可以追溯到1978年,并在疫情期间通过网络保持了密切联系与交流,得到了双方政府的支持与认可。在中国驻德国使馆与德国卫生部的共同见证下,中德双方签署了骨科合作备忘录,并邀请了德国矫形外科与创伤学会(DGOU)作为嘉宾国参加2023年中国骨科年会(COA),相信这将推动中德两国在创伤领域的合作达到新的高度。

 

张英泽对过去几十年来德国骨科同道为加强中德骨科学术交流与合作所做的不懈努力表示感谢。他希望与会专家可以在会议期间开展学术交流、拓宽视野,并加强友谊。

 

授牌仪式

 

由DGOU主席Rudert 为DGOU 荣誉会员张英泽授牌。

 

张英泽作主旨演讲

 

授牌仪式后,由张英泽作主旨演讲,他从基础研究、人口老龄化、微创理念技术及医疗资源和人才四大方面介绍了中国骨科和创伤学的现状。他提出,目前中国骨科和创伤学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骨科疾病的病理机制尚不清晰,骨科材料的研发进展滞后以及治疗方法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等。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强基础研究的力度,推广微创治疗的应用,加大对骨科材料的研发,同时改善医疗资源和人才的布局。

 

大咖云集 共谋发展

 

本次会议持续三日直播,来自各领域的专家们围绕六个学术专题展开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演讲。

24日

专家演讲风采

围绕“假体周围感染(急性与慢性感染)如何诊疗”主题,里昂大学Sebastien Lustig讲解了其团队的研究成果和法国指南,并运用实际病例展示了里昂复杂骨关节感染诊疗中心的噬菌体疗法。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力强调了一期重建结合关节内抗生素输注可以控制感染的高成功率,并尽可能保留关节残余功能。柏林夏里特医学院Carsten Perka表示,细菌性一期翻修的条件为具有免疫活性、可彻底清创、感染源已明确且需排除高度耐药、抗生素混合骨水泥的方法可行及无需大范围骨重建等。

专家演讲风采

 

围绕“髋关节与脊柱的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主题,斯特拉斯堡大学医院脊柱外科Yann Philippe Charles详细解释了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反应髋关节和髋关节代偿的指数将随着年龄变化而发生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和青少年的脊柱骨盆排列变动与成年人存在不同之处,其后凸和前凸的分布呈现出独特的特点。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王岩线上通过实际病例分析了髋关节受累伴脊柱畸形的手术如何进行及全髋置换和脊椎矫形的手术应该先做哪一个。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医学中心Maximilian Fischer强调了脊柱骨盆的变化对高风险患者的重要影响,并强调多学科合作和特定手术介入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5日

专家演讲风采

围绕“髋关节发育不良:我们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到了什么?”主题,SOFCOT主席、巴黎内克尔儿童医院Christophe Glorion通过分析实际病例,指出开放手术适合于闭合复位失败或较晚诊断的情况,而早期手术需要妥善处理残余的发育不良问题。相较而言,闭合技术在长期疗效方面具有优势,而在短期疗效上则差异不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新与转化学组副组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伟则指出,新型的3D打印一体化定制髋臼假体可以在真实的髋臼位置进行重建,其富含的骨假体有助于改善内向生长,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波恩大学医院Richard Placzek阐述了早期诊疗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重要性,他特别强调了Graf方法的准确应用及着重学习的必要性。

 

专家演讲风采

 

围绕“假体周围骨折和膝关节假体内骨折:截骨术与关节成形术”主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刘璠结合实际病例总结了自己的技巧:内固定需在构形、力学和生物学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尽可能固定整个股骨和胫骨,以合理的螺钉密度和个性化的植入物和增强物进行治疗。马赛诺尔医院Marie Le Baron分析了内固定、全髋置换和全膝翻修的临床疗效。DCGOU副主席、汉堡大学艾本多夫医学中心Karl-Heinz Frosch通过文献论述,指出膝关节假体周围骨折大多发生在股骨远端,需要采用ORIF进行诊疗,而胫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较低,主要采用单侧(外侧)锁定钢板进行治疗。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夏亚一详细解读了IFF的诊断和治疗,指出虽然该疾病罕见,但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在术前的计划非常重要。在假体未松动的情况下,锁定螺钉板是IFF诊疗的黄金标准。

26日

专家演讲风采

 

围绕”脊柱外科手术中的三维成像与机器人技术:当前和未来的展望“主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脊柱学组副组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危石通过临床案例和文献综述,详细讲解了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的关键操作要点,并对未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前瞻性展望。Yann Philippe Charles指出增强现实技术和导航技术在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中表现出可靠性,并且对手术本身没有改变。慕尼黑大学Simon Weidert结合实际病例和相关文献,探讨了他的团队正在研究的新方法,以实现机器人辅助脊柱外科手术。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赵杰通过分析,指出3D打印和人工智能导航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可更好地实现对脊髓、椎体和椎间盘等结构的精确分割。

 

专家演讲风采

(注:邵增务演讲方式为线上录播)

 

围绕“基于人工智能的系统和混合现实:我们对骨科和创伤学能期待什么?”主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侯志勇结合实际病例展示了”髋臼俱乐部“的成就,并表明将持续关注髋臼骨折的AI诊疗,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索邦-巴黎北大学Paris-Nord分享了他们研究的算法,并指出混合现实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苏黎世Balgrist大学医院Mazda Farshad通过其团队研究的成果分析了人工智能对临床的应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邵增务以线上录播的方式阐述了人工智能在医学界的应用,强调人工智能联合混合现实能够在骨科带来全新的发展,可并为医生带来新的辅助。

 

会场花絮

 

经过热烈的讨论,本次会议已圆满落幕。与会专家积极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深入探讨了骨科医学领域的前沿问题。他们的精彩演讲和研讨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启发。提高了中国骨科的国际影响力,增进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全球骨科医学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